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为有效进行水轮机的运行监测和故障诊断,采用混沌动力学方法对水轮机在偏工况运行时的压力脉动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提升小波变换对压力脉动实验数据进行去噪,给出压力脉动信号时域分布及各频率成分的能量分布情况.分析脉动信号由轻度空化发展到严重空化过程中的一系列动力学特性,包括时频特征分布、相轨迹图、李雅普诺夫(Lyapunov)指数图和庞加莱(Poincaré)映射图等.结果表明:水轮机尾水管压力脉动的主要能量分布在低频段,随着空化程度的加重,频谱脉动强度增大;对于研究工况,最大Lyapunov指数均大于零且随空化程度增加而增大,说明水轮机压力脉动信号存在混沌吸引子.利用本文方法进行多工况分析,可完成在线运行监测.  相似文献   
2.
在AP1000汽轮发电机中,槽楔使用量巨大,直接影响整个机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减少转子阻尼,不锈钢槽楔的使用日趋增多,是未来发电机槽楔的发展方向。本文对进口不锈钢槽楔进行固溶处理和冷拉工艺试验,发现槽楔的冷拉变形主要发生在外部。通过绘制强化曲线,确定不锈钢槽楔冷拉变形在15.15-21.76%之间时,可满足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装载机铲斗的耐磨性,在30CrMnSi锰钢表面使用激光熔覆技术分别制备NiCr/TiC,NiCr/TiC-Cu和NiCr/TiC-Cu-WS_2 3种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的显微组织及物相进行了分析。采用摩擦磨损试验及显微硬度测试对涂层的耐磨性能及硬度进行了综合评估。NiCr/TiC涂层中没有发现明显的裂纹及气孔,涂层组织结构足够致密,主要由γ-(Ni, Fe)固溶体、硬质相TiC及单质Cr组成,涂层的硬度相较于基体提升了大约2.5倍,涂层与对偶件磨损形成了大量犁沟,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及疲劳磨损为主。由于加入了软金属Cu使得NiCr/TiC-Cu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下降,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有所降低,仅有少量的犁沟存在于磨损表面,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NiCr/TiC-Cu-WS_2涂层除了含有γ-(Ni, Fe)固溶体、硬质增强TiC和润滑相Cu以外还存在TiWC_2复合碳化物和少量的Cr_xS_y润滑相,仅有很微弱的犁沟存在于涂层磨损表面,黏着磨损和微犁磨损为其磨损机制。激光熔覆制备镍基复合涂层中TiC的存在显著提高了涂层的硬度,单一金属Cu的加入使得涂层的润滑性能有所改善,Cr_xS_y,Cu和TiWC_2的协同润滑作用使得涂层的减摩抗磨性能进一步提高。所制备的3种复合涂层中,NiCr/TiC-Cu-WS_2涂层具有最佳的减摩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了船用舵机电液伺服单元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用单神经元PID替代常规PID控制,通过神经元的学习来调整PID参数,利用神经网络良好的自适应和抗干扰能力.使控制系统对参数变化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通过仿真证明了该系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渗流对比实验得到了两亲聚合物乳状液体系的渗流特性,进而揭示了两亲聚合物乳状液体系的渗流规律。两亲聚合物乳状液体系在渗流过程中产生较强的粘弹效应,且聚合物无规线团对乳化油滴的卡堵及流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两亲聚合物溶液和表面活性剂乳状液体系对比,两亲聚合物乳状液体系的渗流阻力较大,并有明显的"爬坡式"波动现象。探讨了两亲聚合物乳状液体系渗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油滴粒径越大,两亲聚合物乳状液体系的渗流阻力越大且波动越明显。注入速度的增加不仅会增强两亲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粘弹性,而且也使两亲聚合物乳状液渗流阻力增大且波动性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呼和浩特供电段基于分布式故障测距思路,对铁路10 kV自闭贯通线路进行故障测距研究。设计了一套模块化的自闭贯通故障测距装置,将该装置应用于铁路10 kV自闭贯通线路上,通过现场应用证明了分布式故障测距的稳定性与优越性,填补了现阶段10 kV自闭贯通故障精确定位的空白,减少了10 kV自闭贯通线路因不必要的故障跳闸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了高速列车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