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低渗透油田高温调剖堵水剂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渗透油田高温开采遇到的困难,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温调剖堵水荆一改性落叶松栲胶高温堵剂。通过室内实验,对成胶时间、成胶强度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温度、pH、矿化度等因素对堵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堵剂的成胶时间可调,热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抗酸、碱、盐的性能,是一种优良的适于渗透油田高温调剖堵水剂。  相似文献   
2.
胶凝酸酸化技术目前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先进的增加油气产量的增产措施.胶凝酸研究的关键在于胶凝剂的研究.对国内外酸化用胶凝剂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胶凝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国内外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呈现出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趋势,评价人才的标准不尽相同。在此背景下,传统单一、粗放的学生素质评价体制容易造成"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的尴尬局面。考核机制决定人才导向,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必须对学生发展成果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评价,其难点在于量化考核。如何权衡综合素质指标、强化操作实质、实现正确引导等核心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结合学生管理中实际评价考核机制,尝试建立科学的精细量化考核体系,以更好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0月是中国石油大学建校60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石油高等教育创办60周年纪念日。真正意义上的石油工程教育发端于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设立的石油钻采系。作为石油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学科专业领域,60年来,石油工程教育肩负着为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高等教育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推进而出现的新型教育类别,在石油类高校中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留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教学规范性和科学性不够、师资队伍紧缺和教材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如PBL教学模式),多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资源进行教材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以聚氧化乙烯为胶凝剂,20%盐酸为溶剂,以及其他助剂,制得胶凝酸体系。考察了除氧剂、交联剂及加量对胶凝酸体系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氧化乙烯胶凝剂与其他添加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具有良好的增稠效果。确定了可用于高温酸化的胶凝酸体系配方:聚氧化乙烯胶凝剂加量(质量分数,下同)为0.8%,除氧剂为0.1%Na2SO3+0.02%MnSO4,苯酚交联剂加量为0.1%,其余为20%盐酸。  相似文献   
7.
以酮、醛、胺和喹啉、氯化苄为原料,室内分别合成制备了高温酸化缓蚀剂YSH-05和JAY-01.采用静态挂片失重法、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比考察了它们的性能.结果表明,缓蚀剂JAY-01的缓蚀性能优于YSH-05,JAY-01可以适用于135℃下的酸化施工.YSH-05是以抑制阴极过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缓蚀剂JAY-01是一种阴极型缓蚀剂.缓蚀剂YSH-05和JAY-01在铁表面的吸附均符合Bockris-Swinkels吸附等温式,它们在钢片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有效地抑制了盐酸对N80钢的腐蚀.  相似文献   
8.
9.
用作酸液稠化剂的阴离子聚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阴离子型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酰胺(AM)共聚,合成出了一种用作酸液稠化剂的阴离子聚合物。探索了两者共聚的合成条件,研究了聚合方法、引发体系、引发温度、单体比例、单体浓度以及溶液pH值等因素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以使所合成的稠化剂对酸液具有较高的稠化能力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以分子量、稠化酸黏度和溴值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引发体系引发所得共聚物的性能。结果为:对于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最佳引发剂用量为总溶液质量的0.01%,适应聚合的起始温度应为10~20℃;对偶氮引发剂体系,最佳引发剂用量为总溶液质量的0.02%,初期聚合在30℃条件下反应4h,反应后期升温至50℃保温1h时,稠化剂样品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高校研究生科研诚信行为的培养,关系到未来科学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探析高校研究生出现学术失范和不端行为的内在原因和外部客观原因,从思想教育、制度规范、能力提升三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