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建筑科学   10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开始,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的鼓噪中,商业文化首次取得了建筑理论的话语权,如果说现代建筑运动的先驱者们高扬以建筑改造社会的理想主义旗帜,那么当代的建筑先锋们则乐此不疲地赶赴消费时代的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业与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往往局限于建筑思想、建筑风格等建筑本体要素的研究,而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中型城市房地产业对建筑发展的巨大影响,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通过系统分析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房地产业对建筑发展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建筑技术进步和风格演变中的重要驱动作用。试图突破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范式,为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高宜生  邓庆坦 《新建筑》2011,(3):136-136
我国古代建筑文化,不仅留存于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更积淀在全国各地城市乡村的古道巷陌、乡土民居之中。传统民居犹如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所承载的丰富的地域建筑文化与以宫殿、衙署为代表的官式建筑文化相映生辉,共同构筑了博大恢弘的中国传统建筑大厦。传统民居植根于地域文化,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的地理环境、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也凝聚了中华先民在与自然环境世代抗争中积累的营造经验,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文化财富。作为地域建筑文化与传统民居保护研究的最高学术峰会,第十八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薪火、应对时代挑战的历史重任。会议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于2010年10月15日在山东建筑大学隆重召开。本届会议由山东建筑大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民居专业学术委员  相似文献   
4.
延续·更新——近代建筑遗产修复再利用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代建筑遗产面临的危机、矛盾及修复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城市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延续、更新的修复再利用策略,通过适应性再利用的模式达到延续近代建筑遗产生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我国现存惟一的清代城堡式民居——山东惠民魏氏庄园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布局及建筑特点、装饰特点与建筑结构以及生态技术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山东地域性城堡式民居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审美及生态意义,为山东民居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些许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邓庆坦  张涛 《新建筑》2010,(4):66-70
对当代明星建筑师的顶级时尚品牌建筑进行了系统梳理,从奇观化、品牌的深度阐释与个性化演绎、先锋的时尚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当代时尚品牌建筑的主题变奏,并结合社会文化潮流的演变,对当代时尚品牌建筑的表皮现象进行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7.
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往往局限于建筑思想、建筑风格等建筑本体要素的研究,而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中型城市房地产业对建筑发展的巨大影响,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通过系统分析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房地产业对建筑发展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建筑技术进步和风格演变中的重要驱动作用.试图突破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范式,为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1937年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建筑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如果说从20世纪20年代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 是旧中国建筑活动的鼎盛时期,并且形成了第一次现代建筑高潮;那么从抗战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则通常被视为建筑活动的停滞期和凋零期。战争的涂炭、资料的散乱与缺失,使得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几乎成为学术空白。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发掘和整理, 认为建筑活动的停滞并没有妨碍现代建筑思想的传播, 相反,这一时期中国建筑界的现代建筑思想空前活跃, 建筑师对战前官方倡导的“中国固有形式”建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战争期间和战后,现代建筑实践及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为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建筑的延续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胶东庄园民居作为山东民居众多类型中的一支,兼摄府第建筑和地域民居之神韵,形成了与山东内陆民居迥然不同的建筑形态与精神气质。文章以栖霞牟氏庄园、李氏庄园和龙口丁氏故宅作为胶东庄园民居研究案例,从建筑布局与形态特征、建筑雕刻与装饰特征、建筑材料与结构3个方面归纳梳理了胶东庄园民居建筑特征;威高集团休闲度假服务中心设计以胶东庄园民居为蓝本,通过对其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建筑雕刻与装饰设计、现代材料的技术的应用,在满足现代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对胶东传统地域建筑文化进行阐述,以期再现胶东庄园民居建筑神韵,为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建筑遗产测绘》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实习课程,测绘实践基地的选择和落实是影响测绘教学质量一大难题.文章以威海老洋房测绘实践为例,针对《建筑遗产测绘》课程的实践教学从测绘实践项目缘起、测绘教学的组织、测绘成果的表达等方面对威海老洋房测绘实践项目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该研究不仅为测绘实习课程与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紧密结合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且达到了完善建筑历史课程体系、填补英租时期建筑历史研究断层的成效,实现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