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化工园区混合废水水质变化大、生物毒性强、可生化性差及难生物降解等特点,采用"水解+AO+混凝沉淀"系统对园区混合废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混合废水的COD、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5.76%、93.98%和86.58%,出水可达标排放;废水中COD的降解通过水解池、AO池和混凝池的联合作用,NH_4~+-N的去除主要通过AO池的硝化作用,TP的稳定达标主要通过混凝池的吸附、混凝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熟化发酵污泥的性能及挖掘其剩余有机碳源和能源,向熟化发酵污泥中投加NaCl与NaOH对熟化发酵污泥再发酵。通过投加0g/L、5g/L、15g/L、20g/LNaCl,分别考察不同盐度对熟化发酵污泥再发酵性、内碳源再提取情况及脱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初期,5g/L、15g/L及20g/LNaCl试验组与0g/LNaCl试验组相比均可以促进熟化发酵污泥EPS释放且生成挥发性脂肪酸,其中熟化发酵污泥再发酵与原熟化发酵污泥相比水解率可提高36%,酸化率可提高34%,氨化率可提高40%。发酵后期5g/L试验组与0g/L、15g/L及20g/LNaCl试验组相比加速EPS和可挥发性脂肪酸分解,同时发现,NH4-N含量随着盐度提高而增加,PO43--P含量随着盐度浓度的增大而降低。熟化发酵污泥再发酵后5g/LNaCl条件下可改善发酵污泥脱水性,15g/L及20g/L条件下恶化了发酵污泥脱水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学生基础知识差异大、因材施教困难、课程容量大等现状,这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翻转课堂的定义与特征、实施条件、实施过程阐述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最后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异步化同步发电机是一种新型的同步发电机,具有无功和有功功率均为可调的优点。但其关键在于应有一套能充分发挥该优点的励磁控制系统。为此,介绍该励磁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软、硬件的结构,以及部件和总体调试的步骤与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生物脱氮除磷效果较差及剩余污泥产量较大的问题,采用不断提高碱性发酵液投加率的方式,考察了碱性发酵液对A~2O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碱性发酵液投加率的不断增加,A~2O系统进水pH值不断增大,COD和NH_4~+-N去除率基本不变,而TN和PO_4~(3-)-P的去除率略微下降.外碳源全部由发酵液提供后,系统COD、NH_4~+-N、TN和PO_4~(3-)-P的去除率分别为87.00%、98.86%、79.73%和80.92%,NH_4~+-N、TN和PO_4~(3-)-P的去除量较单独投加乙酸钠时分别提高24.93%、19.05%和86.08%.  相似文献   
6.
强碱预处理和碱性强度对剩余污泥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污泥发酵性能,提高发酵的产酸量,在2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碱度(碱性(pH=10)、强碱性(pH=12)和强碱预处理(pH =12)-碱性(pH =10)对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相比于碱性发酵,强碱性发酵和强碱预处理-碱性发酵均提高了SCOD、DNA、蛋白质和多糖的产量,从而为产酸菌提供了更多的产酸基质.同时发现,强碱性发酵抑制了产酸菌的活性,导致其产酸量远远低于碱性发酵,但是在强碱预处理-碱性发酵过程中,短链脂肪酸(SC FAs)和乙酸的产量均得到大幅度提高,较碱性发酵分别提高了20.00%和23.00%.显然,强碱预处理-碱性发酵更有利于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  相似文献   
7.
异步化同步发电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异步化同步发电机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和励磁控制方式,以及与传统的同步发电机相比较,异步化同步发电机在解决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以及无功功率和电压的稳定方面,在变速运行提高机组运行效率等方面的优越性能。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异步化同步发电机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状况;提出了今后在电机理论、电机结构、励磁控制等方面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