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Aysar  NAJD  郑传超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5,25(2):169-173,185
应用断裂潜能的概念,研究了在开裂的沥青道面上加铺沥青面层的抗裂性能,分析了玻璃纤雏加筋沥青混凝土、普通沥青混凝土以及抗滑面层的开裂行为.采用马歇尔试验与三点弯曲试验,通过马歇尔试验设计了玻璃纤维加筋沥青混合料,确定最佳纤维剂量.并分析了其高温抗开裂性能、利用三点弯曲试验测定在低温下玻璃纤维加筋沥青混凝土的强度与抗裂能力,利用断裂潜能的概念评估沥青混凝土抑制裂缝产生的性能.结果表明,加入玻璃纤维能有效地提高沥青混合料稳定度,改善高温沥青混凝土的抗变形能力而沥青用量不变.玻璃纤维加筋沥青混凝土(GFRAC)具有较大的断裂潜能,抗开裂性能好.断裂潜能提供了简单而有效的判定材料抗开裂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温克勒地基上结合式双层板问题分析的关键在于中性面的求解,但目前对于两层板泊松比不同时的情况仍没有理想的理论公式和求解方法。根据薄板假设,推导了该问题的中性面方程,并提出一种数值法来求解此方程,得到了中性面曲线;最后分析了地基反应模量、两层板泊松比比值、模量比和厚度比对中性面位置的影响,发现地基反应模量、泊松比仅在荷载附近的影响较为明显,模量比对中性面影响较大,中性面明显向模量较大的板方向偏移,而厚度比对中性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郑传超  宋传中 《粉煤灰》2000,12(3):25-25
公路部门利用粉煤灰修筑道路始于80年代。目前,由于科技进步,利用粉煤灰的进程正在加快,以开封地区为例,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县乡公路均有尝试,年用粉煤灰数量达数万吨,取得明显的效果。1 粉煤灰化学成分分析开封地区粉煤灰的化学分析如表1。   表1 开封火电厂粉煤灰的化学分析成分烧失量SiO2Al2O3CaOMgOFe2O3含量(%)23.8640.9119.443.420.937.31说明:剩余物为可溶盐2 粉煤灰路面基层用拌和物的配比分析根据开封地区利用粉煤灰的实际情况,高速公路的利用主要用于路基工程,把粉煤灰当作路基使用,没有掺加其它材料,可以取得比较满…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元程序对带预切裂缝的沥青混合料SCB试件进行数值分析,结合断裂力学理论,提出了平面复合型裂缝缝尖应力强度因子Ⅰ,Ⅱ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分析了平面复合型裂缝缝尖应力强度因子Ⅰ,Ⅱ的影响因素,并拟合出各种角度的裂缝缝尖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针对裂缝缝嘴及裂缝面的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缝尖张开角的计算公式;最后就裂缝塑性区的求解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依据裂缝塑区提出了求解裂缝扩展角的一种直观形象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素法分析了交变载荷作用下Ⅰ型裂纹准静态稳定扩展时裂尖前方应力场、应变场的变化和裂纹面的开闭现象;得到了裂纹扩展过程中的闭合应力和张开应力;裂尖塑性区和裂尖反向塑性区与裂纹长度的关系。在文献[1]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扩展裂纹的开闭行为,进而揭示其与静止裂纹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裂纹扩展时残留在裂纹面上的拉伸变形所致。本文详细地讨论了模拟裂纹扩展时,裂尖节点力释放技巧的重要性及其力学意义;并且利用共线双裂纹模型的概念对裂纹闭合现象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文中所得到的裂纹扩展时裂尖张开角的结论与文献[2]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多孔混凝土基层上覆沥青面层的受力状态,建立了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引入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本构关系模型作为正交各向异性接触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了多孔混凝土基层缩缝处沥青面层的荷载应力.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当沥青面层模量不超过1 600 MPa时,多孔混凝土基层缩缝处沥青面层处于受压状态.荷栽作用下,多孔混凝土基层缩缝处沥青面层内的最大剪应力随面层模量的增加而减小,随面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基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基层与地基模量比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长寿命路面沥青层内应变曲线驼峰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陕蒙高速长寿命路面结构组合形式,借助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沥青层内水平拉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消除或缓和沥青层内水平拉应变曲线驼峰现象的措施.结果表明:当沥青联结层与沥青基层的模量比≥1.5时,沥青层内应变曲线驼峰出现,并且随模量比的增大,驼峰现象加剧.高模量层的存在是沥青层内驼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只有当沥青联结层与沥青基层的模量比较接近时,沥青层内应变曲线的驼峰现象才有明显改善.分析结果为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长寿命路面结构层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为路面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结构层参数敏感性分析采用正交试验法,借助Bisar3.0程序计算沥青层底面拉应变εt,路基顶面压应变εc和半刚性基层底面拉应力σt.计算结果表明:显著水平α=5%时,只有沥青混凝土厚度、碎石层模量和沥青混凝土模量对沥青层底面拉应变有显著影响.其中沥青混凝土厚度对3个指标的影响最大.依据计算结果为陕蒙高速长寿命路面试验路推荐了两种典型结构.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趋向于高素质人才,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职骨干院校正面临着课程建设和课程创新的双重任务,结合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为例,探讨了人文素质课程的创新问题,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温克勒地基上结合式双层板问题分析的关键在于中性面的求解,但目前对于两层板泊松比不同时的情况仍没有理想的理论公式和求解方法.根据薄板假设,推导了该问题的中性面方程,并提出一种数值法来求解此方程,得到了中性面曲线;最后对均布荷载作用和集中荷载作用下、圆形均布荷载半径不同时的情况,以及双层板的泊松比比值进行了分析.发现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双层板中性面几乎重合,圆形均布荷载半径对中性面位置的影响也很小,两层板的泊松比越接近,中性面位置的不稳定区域会随之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