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8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0 前言 为了满足对高强度、高韧性及良好焊接性能的要求,开发出了具有贝氏体组织的低碳钢。该钢含有Mn、Mo、Cr等元素,奥氏体转变温度明显降低,处理条件对钢的组织也有很大影响。本文研究了铬和加热温度、冷却参数对两个系列的微合金化钢之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碳通过固溶强化和空冷能增加珠光体含量从而提高钢的强度,但是碳又对钢的某些主要性能例如焊接性、成型性和韧性等产生不利影响,降低碳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利用地震及钻井资料,对西非刚果(布)海上下刚果盆地北部海域白垩系Lower Sendji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进行层序地层与沉积储层精细研究。研究认为,Lower Sendji组时期,研究区发育浅海碳酸盐岩缓坡台地混合沉积体系,该体系以颗粒灰岩的颗粒滩微相沉积为主。自下向上将Lower Sendji组划分为SQ1~SQ4共4个三级层序。下伏盐岩与碳酸盐岩盐筏块体发生重力滑动,造成局部地势微弱起伏,同时控制其上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和展布。  相似文献   
4.
下刚果盆地是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区之一,特别在深水区获得了大量的油气发现,逐渐成为盆地油气勘探的热点与重点。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特征复杂,发育盐上海相、盐下湖相两套烃源岩;发育深层、中层和浅层3套有利储盖组合,目前勘探证实了浅层新近系浊积砂岩和深层阿尔布阶碳酸盐岩储层是盆地的两套主要目的层系,储层物性总体较好,储盖配置关系好;其中浅层组合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深层组合以近南北向与盐岩相关的构造圈闭为主;各成藏要素在时间、空间上配置关系良好。以成藏要素研究为基础,在下刚果盆地深水区建立了盐上海相烃源生油、新近系浊积砂岩储,盐上海相烃源生油、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盐下湖相烃源生油、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这3种有利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重载模具的寿命问题急待解决。模具寿命低的原因之一是坯料加工工艺不完善,包括:塑性变形→变形后缓冷→退火→机械加工→最终热处理(淬火,一次回火或多次回火、渗氮等)。另外,锻造时是否需要“混合纤维”锻造?如果不需要,怎样制订热处理规范?锻件在终锻温度淬火合不合理?是否需要多次回火或者只需要一次回火即可?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搞清楚。因此,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7.
热处理对模具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了模具钢1.2344的知识以及淬火特性的回火特性。此外还指出了1.2344电渣钢的优点、初始硬度、回火稳定性、组织形态、最佳回火温度(工作硬度为42-50HRC)和获得的冲击韧性。还探索了在利用韧性的同时,兼顾其良好的抗边缘裂纹性,如何降低奥氏体化温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下刚果盆地烃源岩发育特点与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烃源岩是控制该盆地油气差异性分布的关键因素。下刚果盆地发育盐下湖相、盐上海相2套烃源岩,油气分布具有纵向分层、平面分带的差异性特征。该盆地陆上及浅水区以盐下湖相烃源为主且多为中—小型油气田,而深水区以盐上海相烃源为主且多为大—中型油气田;盐下裂谷期地堑发育程度南弱北强,导致了盐下烃源岩发育规模南小北大,形成了浅水区南部以小型油气田为主、北部以中—小型油气田为主的差异分布特点;刚果扇沉积中心由南向北迁移,导致了深水区盐上烃源岩的成熟度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形成了深水区油气田分布数量与规模由南向北明显减小的差异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对模具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模具钢1.2344的知识以及淬火特性和回火特性。此外还指出了1.2344电渣钢的优点、初始硬度、回火稳定性、组织形态、最佳回火温度(工作硬度为42~50HRC)和获得的冲击韧性。还探索了在利用韧性的同时,兼顾其良好的抗边缘裂纹性,如何降低奥氏体化温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