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建筑科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鉴于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未给出竖向加速度反应谱表达式这一现状,本文收集292组美国地区的强震记录,研究了各种地震环境下不同结构阻尼比对谱比取值(V/H)的影响,针对场地等单一影响因素统计得出谱比平均值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最优拟合。以场地因素上的拟合谱比为基准谱比,考虑震中距、阻尼等因素取修正以建立各地震环境下的谱比建议式。应用我国10抗震规范中水平加速度反应谱表达式和本文的谱比建议式,本文列举了一个示例地震环境,并推导出竖向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建议式,研究成果可供我国抗震规范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美国西部715条水平强震观测数据分析,按照场地条件、震级、震中距3个因素分组,以Ⅱ类场地峰值加速度PGA作为地震动强度,取有效峰值加速度EPA(阻尼比为5%时,0.1~0.5s范围内加速度反应谱平均值除以2.5)作为计算标准,统计得出场地放大系数.结果表明,在同一地震强度下,Ⅰ、Ⅱ、Ⅲ场地的场地放大系数依次增大;在同一场地条件下,场地放大系数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在统计结果基础之上,提出了适用于我国抗震规范的场地放大系数建议值及其应用方法,可供GB 50011-2010抗震规范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合理确定地铁车站火灾安全等级,考虑指标主观性强、模糊性、非线性等特点,提出基于WSR-FPP 和云模型的地铁车站火灾安全评价方法。利用WSR 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维度得到6 个一级指标;利用三角模糊数和模糊线性优先规划理论同时引入容差参数求得指标权重;借助云模型通过标准云、指标云、综合云三种云模型克服指标不确定性、模糊性,得到地铁车站火灾安全等级。案例分析结果认为郑州某地铁站火灾安全等级高,属于可接受范围,其中自动扑救系统、手动扑救系统、人员疏散系统是主要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4.
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直接影响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反应,合理地确定周期折减系数,是框架结构抗震计算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ANSYS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的方法,计算轻质填充墙框架自振周期折减系数,探讨框架由于填充墙分布不均匀及形成薄弱层情况下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问题.并提出了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建议值,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第13.2.1条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3.17条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5.
我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的峰值取相应水平向的0.65倍.本文收集美国中西部地区三分量强震数据记录292组共584条,研究了竖向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V与水平向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H的谱比值,以及谱比值随自振周期的变化规律.主要考察了震级、震中距、场地类别和阻尼因素对谱比V/H的影响,研究震级、震中距、场地类别和阻尼因素下的平均谱比曲线形状,并与抗震规范规定的0.65进行比较,提出修改建议,建议谱比值取考虑各因素影响的建议式,研究过程中,验证了所收集强震记录的可用性及研究成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特征周期的修正为前提,统计计算设计特征周期的取值.共收集美国中西部地区437条中强地震记录,采用地震波处理软件SeismoSignal进行处理分析,并对设计特征周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强震数据库的覆盖率及可用性进行研究,表明数据采集合理.将美国数百条地震动记录按震级、震中距、场地类别等条件分类,主要统计计算Ⅰ、Ⅱ、Ⅲ类场地特征周期的取值,研究三因素对特征周期的影响,并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场地类别和震级对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取值有显著的影响.特征周期值随场地变软而增大,与震级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与震中距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美抗震规范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地震作用计算公式进行转化,使之可与美国规范UBC97及IBC2000的地震作用计算公式对比,分析了我国规范与美国规范的地震作用静态计算方法,并按两国规范公式计算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作用,分析了计算结果差异的原因及我国规范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8.
9.
分析了西安交大济源科技园的建筑技术特点,并将其能耗标准与"被动房"节能标准和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执行的65%的节能标准相比较,说明在新建建筑中大规模执行被动房标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证明可以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引入被动房施工技术,以提高节能改造效果,据此建议推行新建住宅全装修政策,推进建筑装修节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