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0篇
矿业工程   2篇
武器工业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针对汽车轻量化趋势,对某汽车后桥横梁的拉延成形和回弹问题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建立零件的拉延模型,从冲压方向、工艺补充面、压料面、坯料初始形状等方面进行设计分析.利用Dynaform实现零件的成形和回弹模拟,重点对拉延筋的布置进行优化.通过对成形效果的比较,最终得到合理的拉延模型设计.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BP网络的多轨迹平面四杆可调机构综合的方法.轨迹综合机构是指能使连杆上某点沿着某一给定轨迹运动的平面连杆机构综合.文中讨论了任务数目,未知变量和方程组数目之间的关系.该方法避免了繁琐的符号推导,减少了工作量.将理想结果和实际结果比较,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可调机构的轨迹综合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以筒形件深冲为例,基于晶体塑性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压边力曲线对制耳高度的影响,并得出了相对最佳的变压边力加载曲线.  相似文献   
4.
介绍逆向工程技术和有限元技术二者有机结合,进行新产品开发设计的应用步骤和一般思路,并以某型汽车车架横梁的开发设计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同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可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型号夹片式七孔锚具进行强度分析研究,在钢绞线一端施加大小不同的一组载荷,运用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计算,获得该锚具的两个临界载荷值,即1200MPa和1850MPa,然后分别具体研究在这两个载荷作用下,锚具的应力、应变状态及锚圈的轴向位移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根据驱动车桥具体的实际使用情况,应用多体动力学(MBD)仿真软件MotionView建立相关悬架总成的力学仿真模型,对车桥工作的三种极限工况进行仿真分析计算,输出零件运动关系和相互作用力,得到驱动桥壳在典型工况下相关位置的最大动载荷,为下一步进行有限元计算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解决实际生产中汽车前轮罩拉深成形困难、产品质量差的问题,采用变压边力控制技术对其拉深成形过程进行研究,得出U型变压边力加载模式为最适合该件成形的变压边力控制模式。借助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U型变压边力加载曲线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优压边力控制曲线。在该加载模式下,拉深件无起皱和拉裂缺陷,零件区域厚度分布均匀,整体成形质量较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LOM的快速成型及其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介绍快速成型技术及分类基础上,重点阐述了LOM成型的基本原理及一般工艺过程.并以实例加以说明其在产品开发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折弯模镶条淬火冷却时温度的瞬态分布特性对于研究6CrW2Si钢淬后变形机理有重要作用。考虑热物性参数、对流换热等因素随温度变化的影响,推导相变潜热转换为等效比热的定量解析并写入程序,建立了淬火过程三维温度场的非线性瞬态数学模型。通过金相观察、XRD物相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方法对6CrW2Si钢镶条组织成分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换热边界条件和热传导两因素在不同时刻对零件的冷却速度交替起主导作用;65 s左右时马氏体转变所释放的潜热使得冷却速度有较大幅度降低,心部较表面所受影响大;冷却过程中镶条横截面的温度场由两表面交接处至心部呈梯度分布;零件只发生马氏体转变,且被淬透,最终得到的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碳化物。  相似文献   
10.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塑性和韧性优良但屈服强度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应变强化工艺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研究了应变强化工艺中的两个关键工艺参数——应变量和应变速率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对应变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将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变强化量控制在10%左右,材料的屈服强度可以得到显著提高。由此可大幅减薄压力容器的设计壁厚,实现压力容器的轻型化设计。与此同时,在10%左右的形变量下,因形变诱发的马氏体量很少,材料仍保持了较好的塑性和韧性,为压力容器的安全设计提供了保证。对应变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准静态条件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对应变速率不敏感,但过小的应变速率会导致材料出现锯齿形屈服,产生Portevin-Le Chatelier(PLC)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