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能源动力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前缘带有2排冷却孔的高压涡轮叶栅进行了气膜冷却数值计算,在吹风比分别为0、0.7、1.1、1.5的情况下得到了叶片型面的静压分布,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此外,还详细分析了冷却孔出口附近区域的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吹风比对叶片型面的压力分布影响不大,只是在冷却孔附近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同时,由于冷气射流的注入,在冷却孔后出现了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肾形涡,此时增大吹风比不会对旋涡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旋涡下游流场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暂冲式短周期涡轮试验台的工作特点和运行特性,提出了适合该类试验台的涡轮性能测试方法,并对该测试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目前通用的各类传感器和测试仪表所能达到的精度指标,预估了该测试方法可能达到的性能测试的误差指标.研究表明:短周期涡轮试验在功率、转速、流量等参数的测量方法上有其特殊性;在总的涡轮性能测试指标上短周期涡轮试验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连续式涡轮试验的精度;在短周期涡轮试验中,需特别注意各测量参数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3.
蒸汽轮机抽汽口几何特性及工况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回热和供热抽汽口的相对抽汽量、抽汽缝面积与汽室横截面积之比、汽室横截面积与抽汽口前透平级通流面积之比、抽汽缝面积与抽汽口前透平级通流面积之比、抽汽汽室高度与宽度之比、抽汽缝在汽室中的相对位置、抽汽口后级叶高与抽汽口前级叶高之比等工况与几何参数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火电机组的热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行整个火电机组的能量系统热经济性分析及考察其组元变化的影响,提出了以热经济学和边际成本概念为基础的热经济性分析方法。对复杂能量系统主要以功能划分后形成的组元,考察其组元的输出炯流变化引起整个系统的能耗变化,可以通过边际炯成本、单位炯成本和组元产品的函数来表达,来衡量整个系统所有组元的输出炯流变化对系统外部输入燃料的影响,便于火电机组的运行经济状态动态评估。通过300MW机组主蒸汽参数变化的计算表明:参数变化时将引起系统的煤耗增加,降低了经济性,因而从本质上进行了热经济性的全面综合分析,以优化机组运行,进行性能诊断。图1表2参10  相似文献   
5.
为进行电厂凝汽器的故障分析和处理,通过专家系统开发工具VP-EXPERT建立了以数据处理、现象分析和操作指导为目标的专家系统.该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表明,不仅能高效地处理故障,而且能及时给出专家建议,为凝汽器的安全和经济运行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暂冲式短周期试验台涡轮性能及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暂冲式短周期涡轮试验台的工作特点和运行特性,提出了适合该类试验台的涡轮性能测试方法,并对该测试方法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目前通用的各类传感器和测试仪表所能达到的精度指标,预估了该测试方法可能达到的性能测试的不确定度指标.指出:短周期涡轮试验在功率、转速、流量等参数的测量方法上有其特殊性;在总的涡轮性能测试指标上短周期涡轮试验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连续式涡轮试验的精度;在短周期涡轮试验中,需特别注意各测量参数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7.
姚福锋  陈党慧  康顺 《动力工程》2006,26(3):320-325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汽轮机抽汽口前透平级、抽汽口和抽汽口后透平级的流场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流场模拟的数学模型及其解法.描述了不同抽汽缝宽度时抽汽缝内和抽汽口透平级的流场结构.指出:抽汽使得抽汽缝内形成了一个惯性涡区,改变抽汽缝宽度将明显改变抽汽量和抽气口透平级内沿叶高的压力和速度分布;在抽汽量不变时,增大抽汽缝宽度,会使惯性涡区的尺寸加大而涡强度减弱;在抽汽端压差不变时,增大抽汽缝宽度将使抽汽口前透平级的轴向推力和扭矩增大、并降低抽汽口前后透平级的轮周效率,同时降低了整个抽汽道内的流动阻力.图10表2参6  相似文献   
8.
蒸汽轮机抽汽口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大功率蒸汽轮机抽汽口(从通流部分到抽汽管)的流场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流场模拟的数学模型及其解法。详细描述了从通流部分到抽汽管的各段内流场的结构。指出:由于抽汽的影响,在通流部分外径处抽汽缝进口前壁的位置形成了一个惯性涡区,相对于抽汽道其它部分来说,该旋涡区所造成的流动损失最大;在通流部分不但出现了参数的径向不均匀分布,也出现了参数的周向不均匀分布;集气室内形成了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涡,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