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0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性能的评价标准、定位算法的分类、节点定位算法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基于距离相关和距离无关的几种典型定位算法的优缺点;指出了目前的定位算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研究了比例(Ⅰ型)过载及非比例(复合型)过载对常幅Ⅰ型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Ⅰ型过载所引起的裂纹滞后扩展效应远较复合型为强。因此,在估算疲劳寿命时将零、构件实际承受的过载(大都为非比例过载)简单地当作比例过载处理,可能会过高地估计寿命,带来不安全因素。文章从Ⅰ型及复合型过载所引起的裂纹钝化、裂端塑性区的形状、尺寸及裂纹闭合等方面讨论了它们对裂纹扩展滞后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型风力发电机变桨控制受外部干扰和参数变化大、造成输出功率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智能控制的算法,在RBF神经网络基础上增加模糊算法,利用模糊RBF神经网络实时在线调整PID参数。当实际风速偏离额定风速时,科学调整风机桨距角,使风机所获得的空气动力转矩发生变化,从而在额定功率附近保持风力机输出功率的相对稳定。据此搭建了风电机组各模块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上搭建了仿真模块。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上述的方法控制效果相比于传统PID控制和常规RBF神经网络PID控制,响应更快、风能利用系数性能超调更小、功率输出更稳定,更有利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案例库立足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制订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爱国情怀、科学精神、职业素养、法制意识、团队意识5个思政维度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利用智慧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在课堂内外开展混合式教学,将思政育人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同时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低功耗温室无线测量节点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德海  梁毓明 《自动化仪表》2010,31(5):65-68,72
为了提高温室环境参数的监测效果,采用射频SoC芯片nRF9E5、数字温湿度传感器SHT11及光强度传感器TSL2560D,设计了无线温湿度及光照度监控系统的测量节点;并根据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设计了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其低功耗无线传输模式降低了节点的能耗.经调试和试验运行,系统具有可靠性高、使用方便、通信节点容量易扩展等优点,这对较大空间的温湿度及光照度的监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对车辆安全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在如何更真实地判别车辆的安全行驶状态方面的研究,还几乎是一个空白.本文从人、车、路、天气等多方面入手研究了一种真实环境下车辆安全行驶状态判别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车辆防碰撞系统中,具有较大现实意义和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以及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我校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深入探索、改革教学管理,经过广泛的调研论证,建立并推行了以学分制为核心、兼容分级分类教学和弹性学制的新型教学管理体制。推行新型的教学管理体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而教学调度又是其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紧跟教学管理体制变革的步伐。教学调度涉及高校教学管理全过程,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新型复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磨矿分级系统的特点。在仿人控制的基础上,汲取模糊控制的优点,运用了新的控制算法,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仿人模糊控制具有很强的抗滞后和抗干扰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