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4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采储量标定是油田开发规划中常做的工作之一,为了更好地标定出江汉油区中、高含水各开发单元的可采储量,介绍几种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的程序设计及应用情况,其中广义卡彼托夫递减,广义水驱特征曲线法是近年较新的方法,本软件的最大特点是基础参数全部由历年来建立的开发数据库提供,计算很方便,经几年使用证明,这套软件具有实用性强;操作直观、方便;工率高;结果输出美观,对实际工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加压条件下以无水乙醇为溶剂,乙醇钠提供的碱性环境中丙腈芴催化加氢制备丙胺芴.催化剂为高活性的纳米镍基材料.对反应后产物的分离,进行了探索,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终产物.用红外光谱(IR)对丙胺芴的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3.
固体铁系超强酸催化合成丙酸异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体铁系超强酸代替无机酸作催化剂催化合成了丙酸异戊酯。最佳反应条件为:正丙酸:异戊醇的摩尔比为1:2.5,当反应物总量为0.56mol时,固体铁系超强酸的用量为2.0g,反应时间2.5 h,酯收率可达87.6%。  相似文献   
4.
2004年,江汉油田各油气生产单位通过加强地质研究,优选新井井位和措施井层,强化生产管理,优化钻机运行,抓紧扶躺井和地面系统改造,提高油(气)水井生产时率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江汉油区、八面河油田、坪北油田实际生产原油与2003年原油产量持平,圆满地完成了调增后原油产量计划任务;实现了原油产量的硬稳定和气层气产量的稳中有升,奠定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油气勘探 继续坚持“十五”油气勘探指导思想,以油气资源扩充为首要目标,以寻找规模储量和勘探大突破为目的,深化老区稳基础,开拓新区求发展,开创分公司油气勘探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合适的抗盐聚合物性能指标是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物质基础。针对八面河油田储层地层水矿化度高、原油粘度高等条件,通过聚合物室内评价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增粘性、抗盐性、稳定性,以及聚合物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面1区沙三上油藏合适聚合物溶液粘度为16mPa.s~24mPa.s,评价的KYPAM-6聚合物具有增粘性好、抗盐性强,在加入稳定剂SC后体系的稳定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陈萌  雷克林  王玉娇等 《印染》2014,40(2):4-8,28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艾蒿精油和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MCT-β-CD)的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包合物的优化工艺条件:MCT-β-CD:艾蒿精油=10 g:1 mL,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4 h,搅拌速率为300 r/min。MCT-β-CD接枝棉织物的单因素试验优化工艺参数为:包合物80 g/L,Na2CO325 g/L,尿素10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6 min。棉织物的接枝增重率可达5.435%。红外光谱图和热分析表征MCT-β-CD已成功接枝到棉织物上,接枝后的棉织物具有较好的驱蚊效果,且可耐水洗15次以上。  相似文献   
8.
郑有恒  雷克林 《江汉石油科技》2005,15(3):F0002-F0002
油气勘探 继续坚持“十五”油气勘探指导思想,以油气资源扩充为首要目标,以寻找规模储量和勘探大突破为目的,深化老区稳基础,开拓新区求发展,开创分公司油气勘探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提液是水驱油藏开发中后期保持稳产,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有效开发模式.提液时机的选择与提液指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后期开发效果,针对八面河油田莱5-4块的开发现状,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井型进行了提液时机与提液幅度的对比研究,给出了最佳提液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莱5-4块在最佳提液时机(综合含水率0.6左右)以2.5倍提液幅...  相似文献   
10.
复盐草酸合Fe(Ⅲ)、Cu(Ⅱ)酸钾标准生成焓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 -反应量热计 ,分别测定了 2 98.15 K时 [Fe Cl3· 6 H2 O(s) +3K2 C2 O4 · H2 O(s) ]和[K3Fe(C2 O4 ) 3· 3H2 O(s) +3KCl(s) ]在 10 0 .0 m L 4 .0 m ol/ L HCl溶液中的溶解焓及 [Cu SO4 · 5 H2 O(s) +2 K2 C2 O4 ·H2 O(s) ]和 [K2 Cu(C2 O4 ) 2 · 2 H2 O(s) +K2 SO4 (s) ]在 10 0 .0 m L 4 .0 m ol/ L HCl溶液中的溶解焓。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得到三氯化铁和草酸钾反应的反应焓及硫酸铜和草酸钾反应的反应焓分别为 (- 78.5 5± 3.90 ) k J/ mol和 (- 2 6 .95±1.5 3) k J/ mol,进而计算出复盐 K3Fe(C2 O4 ) 3· 3H2 O、K2 Cu(C2 O4 ) 2 · 2 H2 O在 2 98.15 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4 2 11.2 2± 3.90 ) k J/ m ol、(- 2 72 9.0 6± 1.5 3) k J/ 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