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台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炉内稀相区燃烧均匀性的实炉试验研究,测量了不同负荷下一、二次风优化后距布风板25和38m沿炉膛四周的烟气成分分布及炉膛出口的氧量分布。研究表明:给煤分布决定了烟气的主要分布趋势,二次风标高处的炉内烟气成分分布对炉膛出口烟气成分分布有重要影响。当距布风板25m处的炉膛前后墙烟气氧量标准差达到2.8%时,烟气向上流动到距布风板38m处后仍存在1.8%烟气氧量的标准差。在60%至75%的中低负荷时,距布风板25~38m区域内炉膛单位高度(1m)的耗氧量约为0.13%。通过补充试验与回归分析,得到了炉膛稀相区氧量扩散速率的计算关联式。  相似文献   
2.
雷秀坚 《中国电力》2017,50(3):60-64
针对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调试阶段,床下启动燃烧器的内筒上部超温严重,耐火材料时有烧熔、脱落,从而造成点火风道顶板烧红、烧穿现象。分析了床下启动燃烧器发生故障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改进风道结构、加长加固启动燃烧器内筒、提高风道的强度、改善耐火材料性能等。这些措施实施后,有效防止点火风道故障的发生,保证锅炉正常点火启动,也为后续超临界CFB锅炉床下启动燃烧器结构设计及现有运行CFB锅炉的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化学激发固硫灰的早期水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激发剂单掺和复掺的方式对固硫灰的火山灰活性和自硬性进行激活,对比分析了固硫灰7d和28 d的抗压强度,同时利用水化热测量、XRD和红外(FT-IR)分析等方法分析激发剂对固硫灰早期水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激发剂激发固硫灰早期活性的顺序为:生石灰>水玻璃>三乙醇胺>Na2SO4;Na2SO4能够有效地促进固硫灰中硬石膏的溶解析晶,当Na2SO4与TEA复掺时,可以避免Na2SO4激发固硫灰后期强度发展缓慢的缺点;在固硫灰中添加适量生石灰可以显著提高固硫灰活性;4种激发剂复掺时,固硫灰7d和28 d强度分别达到7 MPa和22 MPa,推荐采用复合激活方法激发固硫灰活性.  相似文献   
4.
额定负荷下锅炉汽温偏低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秀坚 《湖南电力》2003,23(3):54-55
益阳电厂1号机组自投运以来,锅炉在燃用设计校核煤种一的情况下,带额定负荷时汽温严重偏低,不仅影响机组的经济性,而且威胁汽轮机的安全。根据同类型锅炉的运行情况,分析了锅炉汽温偏低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引进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后燃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的取样装置对引进300 MW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外循环回路的烟气成分进行现场测试,研究了锅炉外循环回路中旋风分离器和外置式换热器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引进300 MW CFB锅炉的外循环回路存在显著的后燃现象,且后燃主要集中在旋风分离器上。分离器出口烟气温升可达135℃,分离器耗氧量占整个锅炉燃烧过程耗氧量的12%左右。外置式换热器内存在燃烧现象,且不同功能的外置式换热器的燃烧特性有着较大差异,用于调节炉温的外置式换热器耗氧量可达用于调节再热汽温的外置式换热器耗氧量的2倍。研究结果可为新锅炉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超高提升管内的气固流动特性,依托四川白马电厂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现有钢架,将原有60m高的提升管冷模试验台的上部20m改为矩形截面的循环流化床提升管试验台。本文重点研究了提升管流化风速对上部颗粒浓度的轴向/截面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颗粒浓度和颗粒粒径的分布特性与流化风速和几何结构密切相关,在一定初始床料高度下,随着风速的增加,提升管上部的空隙率沿轴向先不变然后减少,并最终呈现倒C形分布;截面浓度从均匀分布逐渐变为近短边壁处的颗粒浓度要明显大于近长边壁处的不均匀分布;平均颗粒粒径则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沿截面分布均匀,但是沿提升管高度方向平均颗粒粒径沿轴向会略微减小,且提升管上部近短边壁的颗粒粒径要稍小于近长边壁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在燃烧过程中脱硫的滞后性和不稳定性,构造了一种CFB锅炉特有的"活性石灰石"状态监测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活性石灰石"平衡的n(Ca)/n(S)优化配比方法,基于计算给煤量、送风量和炉内活性石灰石质量构造了SO2质量浓度预测模型,并利用600MW超临界CFB锅炉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构造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该模型优化的n(Ca)/n(S)提高了SO2质量浓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1锅炉概况石门电厂2号锅炉系哈尔滨锅炉厂引进美国CE技术制造的亚临界压力、一次再热、自然循环、固态排渣燃煤锅炉,锅炉型号为HG-1021/18.2-540/540-MW10型,与N300-16.7/537/537型汽轮机配套,于1996年9月8日投入...  相似文献   
9.
以世界首台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为研究对象,以烟气组分分布特性为判据,进行二次风射流特性和颗粒横向扩散特性的热态实炉测试,并利用二维扩散模型预测了截面煤颗粒质量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各负荷下外侧墙二次风的射流深度在3~4 m且横向扩散较弱,煤颗粒的横向扩散系数约为0.24 m2/s;当给煤注入炉膛15 s后,床层煤颗粒质量浓度分布的均匀性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技术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环境工程和生物化工等领域,与传统的三相流化床相比,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具备操作简单、相间接触面积大、气液混合均匀、传热传质效果好和温度易于控制等优点,其在以氨水等碱性溶液为吸收剂分离燃煤电厂烟气中CO2的工艺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在三相循环流化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以三相循环流化床为反应器的氨法脱碳工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对其工艺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