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元胞自动机(CA)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模拟,但现有CA大多根据历史变化过程挖掘模拟规则,不能较好地考虑空间规划政策调控对后续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行“多规融合”的国土空间规划,其必然要对过去粗放无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产生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此,本文尝试利用主体功能区划的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等空间管制分区思想,构建未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驱动机制,并利用“顶层土地供需平衡、中层政策管制分区、底层元胞状态演化”三个不同决策尺度融合的CA模型框架模拟中长期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广州市为案例,模拟了其2005-2035年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模型对比分析和综合比较表明,考虑主体功能空间引导后的CA模型表现出比传统模拟方案更高的可信度.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典型的综合自然与人文过程,城市CA建模需要同时兼顾前向历史规律传播和后向空间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2.
识别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生产、生态与生活)状态并诊断其耦合协调度是国土空间规划调控的重要依据之一。以自然资源部2020年版Globeland30最新数据产品为基础,采用地表覆盖分类与三生功能映射法,结合国内生产总值、常住人口规模和生态服务价值3个综合性当量对粤港澳大湾区33个标准地域单元进行了三生功能评价与耦合协调度诊断。结果表明:大湾区生产功能指数位于0.347~0.969,生产功能较高的单元主要位于大湾区核心地带,特别是香港、深圳、东莞、广州南部、佛山东部、中山、珠海和澳门沿线区域;生活功能指数位于0.342~0.974,其整体与生产功能格局相似,但排名存在位序差异,说明各个单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常住人口规模并不完全正相关;生态功能指数位于0.306~0.952,基本呈现出与生产和生活功能截然相反的空间格局,但香港例外。从三生功能累积指数来看,大湾区整体并未呈现出从湾区核心向外围逐步衰减的趋势,低值区出现在核心圈层与边远圈层之间;从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诊断来看,大湾区没有不协调单元,其中15个单元基本协调,17个单元中度协调,而高度协调发展的只有中国香港。从国土空间三生功能协调发展视角分析了大湾区的三生功能以及耦合协调度等多个指数,诊断结果可为大湾区发展实施精细化调控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间频密的经济联系是城市群的重要特征,并随城市群发育程度的提升而增强。本文以我国发育程度最高的城市群之一?珠三角城市群为实证案例,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二次指派程序(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QAP)分析法,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对2000~2019年城市间经济联系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珠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不断提升,其中广州与其余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增量最多,深圳市的增幅最大;珠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方向呈现稳中有变的趋势,且各个城市的相对地位因此不断发生变化。经济距离差异、经济发展与城镇人口增长、产业分工与产业联系、政策推动是影响经济联系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经济距离差异是基本原因,与经济联系总量高度负相关;经济发展快慢与城镇人口增速是直接原因,与经济联系的增强保持同步性;产业发展与产业分工则是间接因素,与经济联系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政策因素则是重要推手,在影响经济联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有助于厘清近20年珠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制定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与政策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研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两山”理论,从自然资源资产化的视角探讨湿地资源生态价值实现的路径。研究发现:湿地资源在生态、生产、生活方面的价值实现有市场型、政府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型3种基本路径;公益性湿地资源以保护为主,在资源转化成资产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生态补偿、生态修复和权益交易等方式实现湿地资源的保值增值和生产力发展;经营性湿地资源通过市场培育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并以“生态+”理念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社会价值的转化;通过探索政府主导的POD模式和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EOD模式,可实现“绿水青山”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是自然资源部门实现“两统一”职能和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与国土空间规划相比,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编制的基础研究较为薄弱,亟需解决规划编制目标定位不清、科学逻辑不明和基本框架欠缺等问题。文章首先根据“两统一”职能行使要求,剖析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辩证关系;其次,从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位一体综合管理视角出发,梳理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编制的内在科学逻辑;最后,以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为根本目标,围绕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持续实现的开发、流转和分配3个重要环节,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编制技术框架,旨在为编制该规划提供相关思路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