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3篇
建筑科学   8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古陆"中段湖南地区金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江南古陆”又称“江南古岛弧”,它是我国南方一条重要的金成矿带,其内发育有一系列似层状的金矿床,有关其成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属于晚元古代的层控矿床。笔者通过对“江南古陆”金矿成矿带上新近发现的万古金矿床和邻近的其它金矿床进行对比性研究,提出了对“江南古陆”中段湖南地区金矿床成矿模式的有关认识,认为元古宙浅变岩系作为金矿赋存层位,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提供了一定的物源,但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期。  相似文献   
2.
新疆阿舍勒铜矿床中玄武岩—英安岩—流纹岩岩石组合属钙碱性(亚碱性)系列。流纹岩类和英安岩类岩石均属过铝质、低—中钾系列火山岩。酸性火山岩微量元素含量及比值特征、大离子半径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的投点结果,显示本区酸性火山岩与玄武岩具有同源区特点,均起源于富集地幔,属于玄武岩浆经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它们形成的构造背景为洋内弧附近的前弧盆地。  相似文献   
3.
与前人提出的具有"高度综合、抽象概括"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不同,本文应用三维激电勘探技术等综合物探方法,在"CT"勘查区的基础上,综合勘查区已有地、化等找矿信息,通过数据综合、信息挖掘,构建勘查区"具体的、叠加综合信息"的三维找矿模型。该模型具有全局观、真实性、形象化等特点,通过近十个项目的验证,综合地学信息三维找矿模型提供的找矿信息不仅丰富、详实、直观,而且见矿率高。  相似文献   
4.
新疆乌恰铅锌矿床成矿的地质条件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新疆乌恰地区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地质条件。结果表明:该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构造格局有利于壳幔之间物质与珠交换和热卤水的长期活动,为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创造了条件;“黑、白、红”三色沉积建造和富含成矿元素的基底为热卤水改造矿床的成矿提供了丰富的卤源,硫源和金属来源。此外,在乌拉根外围逆冲推覆断裂带中发现由多处短轴背斜,穹隆和倒转背斜组成的中央隆起带,铅锌矿化蚀变体(带)5处(条)均产生或受控于这一中央隆起带,且均有规模大,强度高的Pb,Zn,Sr组合异常与之对应;萨里塔什,卡兰古等铅锌矿区以及英吉沙-叶城的中生代红层分布区都具有金顶式铅锌矿床成矿条件,可见,本区具备喜拉雅期超大型热卤水成因铅锌矿床成矿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1 INTRODUCTIONItiswellknownthatthecurrentgeologicalsettingandlandscapepatterninXinjingresultingfromHimalayantectogenesishaveagoo  相似文献   
6.
李清地铅锌银矿床位于内蒙古中部,经过多年开采,矿山已面临资源匮乏的危机。2018年至今,国城矿业联合有色地调中心和中色地科等地勘单位在该区开展系统的边深部找矿工作。对该区域及矿区地质特征、矿化体特征进行分析,对近两年来所开展的覆盖全区的地质、物化探工作和近万米钻探工作成果进行研究应用,探获的铅、金和银资源储量规模都达到了中型(铅锌25万t,银260t,金6t),估值超过70亿元,属于富铅锌(共生金银)矿,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此外,该区域还发现了富钼工业矿体,从已获取的更多找矿信息可推断,李清地矿区还具有探获大型以上的富铅锌、金、银和钼矿的找矿远景。在该区运用火山-岩浆成矿系统理论指导,采取地质综合手段寻找深部成矿岩体,是李清地本轮找矿获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也为今后该矿区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Coxheath铜钼矿区前寒武纪火山岩广泛分布,具有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的岩性组合,属钙碱性岩石系列,主量元素A/CNK比值为1.30 ~2.40、K2O/N2O小于1,微量元素亏损Ti、Nb、Ta,富集大阳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K、Cs、Ba和Sr,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20×10-6~129×10-6),亏损重稀土元素(2.72×10-6~9.91×10-6),呈现右斜式模型,负铕异常不明显,岩浆早期具有岛弧岩浆活动特征,晚期向陆缘发展,火山岩构造环境应为近陆缘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Coxheath斑岩矿床地表有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两种侵入岩分布,过去勘查工作和很多学者都认为铜钼矿床是由上述两种侵入岩形成。近年来的勘查工作、研究却发现研究区内还存在另外两种性质不同的、新的中酸性侵入岩分布,一种是暗色闪长岩,另一种是花岗岩的分布,斑岩矿床的形成与最后期次形成的酸性侵入岩关系较大,应与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无关。  相似文献   
9.
“综合地学信息三维找矿模型”是以地球物理勘探为主要勘探手段的多学科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技术集成。本文以欧布拉格金铜矿区地质找矿预测评价为例,通过以三维激电勘探为主的综合勘探技术,构建综合地学信息三维找矿模型,为矿山深边部找矿预测提供了丰富、详实、直观的找矿信息,在矿区内预测靶区与已知矿体对应良好;在矿山外围三维找矿模型揭示矿山深、边部还有巨大的找矿空间,部分预测已经被钻探验证。该方法可为同类型矿床找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The paper focuses on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of thermal brine genesis of Pb-Zn deposits in Wuqia district, Xinjiang.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known Pb-Zn deposits, such as Wulagen, are thermal brine genesis, 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features of tectonic setting, magma and regional metamorphis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element distribution in strata and redistribution in the ore-forming process, the REE patterns and their main parameters of main type ores, the composition features and the source indicators of Pb, S isotopes. Ore-forming conditions of superlarge Pb-Zn deposits studie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tectonic and sources setting of Jinding-type superlarge Pb-Zn deposits in this area. Five Pb-Zn ore belts and central uplift belts discovered lately have not only confirmed that the genesis of Wulagen Pb-Zn deposits is thermal genesis, but also further proved that there exists tectonic and source setting of Jinding-type superlarge Pb-Zn deposit in the study area. Mineral deposit model was described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ity of superlarge Pb-Zn deposit and their significance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