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矿业工程   1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瓦斯含量的灰关联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并利用GM(1,N)灰色预测模型对煤层瓦斯含量进行了多因素影响下的系统预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现场对比实验和相似模型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下行通风时沼气涌出和分布的规律、降尘和降温的效果与机理、发生外因火灾时风流的逆转规律以及能够抑制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原因,并全面分析了下行通风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下行通风的合理使用条件,得出了下行通风时断面最高沼气浓度比上行通风低、沼气层长度比上行通风短、吹散沼气层所需风速也比上行通风小,而且倾角愈大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愈大的重要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采面使用下行道风后,煤尘浓度可降低20~60%,倾角愈大,降尘效果愈好;在相同火势的情况下下行通风本侧风路比上行通风旁侧风路风流发生逆转时所需的温度低、时间短;下行通风能有效地降低采面温度1~5℃,工作面愈长、走向长度愈长、倾角愈大、原岩温度梯度愈大、机械化程度愈高,其降温的效果也愈好。建议修改《煤矿安全规程》时,取消对下行通风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井筒揭煤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河南孟津煤矿井筒揭煤时煤与瓦斯突出情况及其教训,研究了井筒揭煤时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对策,对完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及其它井筒揭煤的有关规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置换通风房间内污染源的位置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采用K-ε紊流方程模型,以CO2为颗粒污染物的物理模型,对二维物理模型房间内气流的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选取了几种典型工况下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得出,置换通风下污染源在高度上的差别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要较置换通风下污染源相对于送风口的相对位置差别的影响要大.对置换通风空调房间设计时污染源位置的安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有重大影响。它不仅可作为评价系统优劣的一项技术指标,同时也是矿井的一项重要安全指标。本文以可靠性工程理论为基础,用两种方法研究了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问题,一是以采掘工作面为考查对象,一是以影响正常通风的主要因素为考查对象,并结合具体矿井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6.
鹤壁二1煤层穿层钻孔测试抽放半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流量法对二1煤底板岩石穿层抽放钻孔预抽瓦斯抽放半径进行测定,测出了鹤壁煤田北部鹤壁中泰四矿的煤层瓦斯抽放半径,确定了合理的抽放半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在实验室做煤尘模拟实验时选择粉尘的方法步骤。实验用的粉尘应选真实煤尘,其F曲线与现场煤尘的F曲线相同时,实验结果才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差分计算进风井筒风温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开采水平的不断纵深发展使矿井井下的工作环境恶化,文中为研究进风井筒风流温度的变化规律,将实测数据的数理统计回归法和差分法结合了起来,是研究进风井通风流温度变化规律的一种新的实用方法,对研究进风井筒风温变化规律起到了理论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平儒  石琴谱 《煤矿安全》1990,(11):5-10,26
采煤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与上行通风相比较,下行通风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因此,下行通风的应用愈来愈多。本文利用实验室相似模型实验方法探讨了采煤工作面下行通风时煤尘在工作面的分布与沉降规律;最佳排尘风速;煤层倾角与煤尘分布的关系;煤尘浓度与尘源强度的关系;煤尘的分散度及下行通风的降尘机理等问题。所得结论对下行通风的推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平顶山矿务局一矿为例,研究了压入式通风多台风机联合运转的可能性与稳定性问题。自然分风时,分别采用了图解解析法和电子计算机法进行解算。人工分风时,提出了绘制各台扇风机工况点变化规律曲线来寻找最优工况点的新方法。通过理论证明,此规律曲线为对称轴、顶点各不相同的抛物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