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能源动力   2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压力监测资料在注水开发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压力驱替系统对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至关重要,而影响此因素的注水参数、注水方式及注采综合调控措施的选取则与注水开发过程中各项压力监测资料息息相关。王窑区是安塞油田最早注水开发的区块,在长达20多年的开发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压力监测资料为主,结合开发动态资料确定调整措施的经验和方法,对安塞油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低渗透同类油藏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安塞油田属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产"三低"油藏,大部分油井需进行重复压裂改造才能保证持续稳产,但常规压裂工艺技术增产幅度有限,为此,针对长A致密储层的地质特征,开展了老井混合水体积压裂增产技术研究,分析了实施混合水体积压裂的可行性,对井网、施工参数、施工工艺、注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确定。该技术在安塞油田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安塞油田属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产"油藏,新建油井只有通过压裂改造方能投产,大部分老井需进行重复改造保证持续稳产。为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探索和完善了安塞油田压裂工艺,已基本形成了控水和体积压裂两大技术体系。回顾了安塞油田压裂工艺进展,并分析了现有工艺技术的适应性,指出了下步发展方向,旨在为同类油藏压裂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安塞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阴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体系SKDAS的界面张力、乳化能力、吸附性能、配伍性能、降压增注能力,并进行了室内驱油实验。结果表明,0.1%数0.9%的SKDAS与安塞油田原油的最终界面张力维持在10-3m N/m数量级。在矿化度为10数90 g/L时,0.5%的SKDAS矿化水溶液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均在10-3m N/m数量级,耐盐性较好。其对原油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且加量越大,乳化能力越强。0.1%数0.5%SKDAS溶液在油砂中的吸附量为0.11数0.14 mg/g。SKDAS和安塞油田清水、采出水配伍性良好。当SKDAS质量分数由0.3%增至0.7%时,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41%数12.84%,能满足安塞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三叠系油藏微裂缝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易造成注入水沿微裂缝快速推进,而使油井水淹,产能损失,影响区块开发效果。为封堵裂缝及高渗透层,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及水驱效率,近年来充分研究油田裂缝储层地质特征、剩余油分布规律,深入开展了裂缝型油藏注水井深部调剖体系研究与评价,确定了影响调剖效果的因素,对改善裂缝型油藏开发效果,保持油田持续稳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微生物驱先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安塞特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有针对性地应用微生物驱油技术,经室内研究和评价确定合理注入方案,开展矿场先导试验,试验井组含水上升率得到控制,综合递减率下降,试验取得成功,成为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田微生物驱油成功应用的先例。  相似文献   
7.
靖安油田张渠二区长2底水油藏经过20多年的开发,注入水沿砂体展布方向单向突进,大部分井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平面及剖面上的矛盾突出,开发效果变差。立足底水油藏地质规律及见水特征认识,在前期注水井堵水先导性试验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分析底水油藏弱凝胶堵剂体系调剖效果,针对单点调剖、大排量施工导致油井水线推进速度快致使油井含水上升过快、措施有效期短等突出矛盾,选择性地开展室内注入堵剂体系评价,优选沉淀型凝胶颗粒堵剂进行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采用连片、多段塞组合、连续交替注入工艺,并在施工过程中充分结合油井生产动态特征,在段塞设计和工艺参数上再次进行了优化,即增加二次封堵段塞、适当加大了无机堵剂用量和控制施工排量,能有效控制油井底水推近,提高水驱效率。通过近三年的矿场应用与适用性评价,形成了适合底水油藏特征的堵水调剖工艺技术,为保持区块的稳产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安塞油田超低渗油藏物性差、难以经济有效开发的现状,对其超前注水区油井开井时机进行了研究,在地质和渗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计算和矿场验证两个方面入手,具体提出并量化了以现场压力测试数据、累积注水量等为依据的两个主要参数,对超低渗油藏的后期开发将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安塞油田属于典型低渗透油藏,油井大多采用压裂方式投产,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使得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沟通能力进一步增强,导致油井含水率逐渐上升,甚至水淹。为此,安塞油田开展了高含水油井堵水压裂工艺试验与优化,通过屏蔽原有水流通道后再进行压裂改造,达到控水增油目的,充分挖掘高含水油井剩余油,提高油井采收率,为同类油藏高含水井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安塞油田是我国陆上最早开发的亿吨级整装特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采用滚动建产模式。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水淹油井逐渐增多且关井。受其影响,在0.98的极限含水率取值下,理论计算的最终采收率与矿场实际生产存在很大误差。为了真实反映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通过矿场实际生产数据与理论公式的结合,基于三个原则,提出了适用于特低渗油藏复杂开发状况的极限含水率取值确定方法。在此极限含水率下,最终采收率及构成要素的量化结果符合油田开发实际,检查井精细解剖也验证了这一结果,对安塞油田进一步明确提高采收率挖潜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