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矿业工程   6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开发了一个智能型混合能源独立供电/市电并联供电系统,解决再生能源可能引发之发电不稳定问题,利用独立电源混合并入市电之机制互补电能供应,运用成本导向发展经济调度法则,完成电源管理及功率分配最佳化过程控制,并可根据不同场址需求弹性加入各种再生能源以及传统能源.本系统透过全数字化控制达成电源管理及功率分配,并分析混合能源发电系统之冲击,并网模式将洁净能源电力转换供给一般负载使用,减少尖峰时刻之市电需求,于离峰用电或多余电能时将水电解为氢与氧储存备用,该系统可以逆潮流反馈电能回市电,自动侦测市电中断时以独立供电模式供应负载.本系统可达成三点目标:1)经智能型电源管理控制法则使系统操作于最佳效率之状态;2)并网模式时,输出与市电电压同相位之电流,达成单位功因并网以提升能源利用率;3)独立供电模式下提供低总谐波失真成分之正弦输出电压,有效降低电磁干扰.比对商购产品,少数有同时具备监视及控制功能,且不具备如本系统可任意搭配能源数量及调配电力使用负载条件之功能,本研究所开发之系统具有明显技术差异、领先优势及成本优势,具高度商品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立宁 《煤炭工程》2019,51(8):69-73
为了降低综掘工作面掘进生产过程中的硫化氢浓度,首先通过现场测试,分析了综掘工作面掘进机割煤过程中的硫化氢涌出规律和沿程分布规律,提出了以“三压带”分段注水工艺技术向工作面预注硫化氢吸收液和截割头高压喷射硫化氢吸收液的治理措施,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了治理措施的合理工艺技术参数,并对治理效果进行了考察,采取治理措施后距工作面5m、15m处掘进机割煤时硫化氢的浓度分别由269.9×10-6、151.4×10-6降低到27.5×10-6、17.2×10-6,降低效率分别为89.8%和88.6%。  相似文献   
3.
综掘工作面降尘效率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综掘工作面产生大量粉尘的问题,在实验室建立了基于旋流通风的综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并研究了旋流通风系统中压、抽风筒风口位置和压抽比等关键影响因素对综掘工作面降尘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掘工作面旋流通风系统可在掘进机司机前方形成基本封闭整个巷道断面的旋流气幕,能有效防止粉尘向其他区域扩散.压抽比一定时,适当地按比例增加压入风量和抽出风量有利于改善旋流通风系统的降尘效果.对于断面积12 m2左右的巷道,合理的压、抽风筒风口至掘进工作面距离分别为17 m、2 m;合理的压抽比为0.9 ~1.2.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煤矿井下抽出式通风掘进工作面巷道内风速的分布情况,在实验模拟巷道建立抽出式通风系统,对沿巷道轴向和径向的风速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沿巷道径向方向上,风筒入风口所在的巷道断面上风速分布差异最大,离风筒入风口越近风速越高;在巷道轴向方向上,风筒入风口所在位置的巷道断面速度分布均匀系数最小,风速分布最不均匀,风筒入风口后方风速分布均匀系数大于风筒入风口前方,风筒入风口后方风速分布比较平稳;通过模拟掘进机产尘,粉尘主要集中在风筒入风口附近及以内区域,风筒入风口1m以外巷道空间处于新鲜风流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山矿区8#、9#煤层夹矸层进行力学建模分析,得出其断裂准则,结合实际上覆岩层分类,对其进行计算,从而得出了该夹矸层的断裂条件,并进一步给出了实际生产中对回采工艺的要求,为矿井安全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龙滩煤矿的粉尘污染问题,采用综采面尘源跟踪和采煤机高压外喷雾引射降尘技术、掘进工作面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各回风巷道中粉尘浓度超限自动喷雾降尘和在线监测技术以及瓦斯抽放钻孔的气动孔口除尘技术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立宁 《煤炭工程》2014,46(1):68-69
针对龙滩煤矿干式钻孔粉尘污染问题,应用了气动湿式孔口除尘技术。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主要特性,并对该系统在龙滩煤矿的现场应用及降尘效果进行了考察,降尘效率均在97%以上。该系统在龙滩煤矿的成功应用为治理煤矿井下干式钻孔粉尘污染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煤矿工人的职业健康和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根据错层位巷道布置采煤法初采期间的顶板状态,分析影响初采期间顶煤回收率的主要因素,并与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总结出应用错层位巷道布置采煤法提高初采期间顶煤回收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