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3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介绍了圆坯连铸机钢包长水口采用氩封保护对铸坯(φ450mm)和车轮钢质量的影响;通过氩封保护可有效降低钢中氢、氧、氮气体及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提高钢的纯净度.铸坯中T[O]由49.28×10-6降到27.9×10-6,夹杂总量由29.7×10-6降到14.8 ×10-6,铸坯质量明显改善;车轮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90tLF—VD(EMS)处理车轮轮箍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马钢90tLF-VD(EMS)钢包精炼炉处理车轮轮箍钢的基本工艺情况,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在尚未进行真空处理条件下,该工艺使车轮轮箍钢的冶金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8601-88、GB8602-88)A级产品要求;钢中氧含量最低已达10.70×10^-6,平均为15.9×10^-6;氧化物夹杂总量平均为0.00175%;钢中硫含量平均0.015%,最低已达0.002%;磷含量平均为0.016%,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马钢90tLF-VD(EMS)钢包精炼炉处理车轮轮箍钢的基本工艺情况.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在尚未进行真空处理条件下,该工艺使车轮轮箍钢的冶金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8601-88、GB8602-88)A级产品要求;钢中氧含量最低已达10.70×10-6,平均为15.9×10-6;氧化物夹杂总量平均为0.00175%;钢中硫含量平均0.015%,最低已达0.002%;磷含量平均为0.016%,最低为0.009%,精炼过程无钢水回磷现象;车轮轮箍钢的低温冲击韧性(-40℃、-60℃)与喷粉工艺和普通工艺相比提高了50%以上.讨论了精炼工艺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顾建国  苏世怀  龚志翔 《钢铁》2004,39(Z1):217-220
简要介绍了马钢圆坯连铸机技术特点,研究开发系列高质量圆坯连铸生产及控制技术,如无缺陷坯连铸技术开发,铸态组织优化技术开发等.所生产铸坯具有表面、内在质量优良,铸坯铸态组织均匀、致密,中心等轴晶比率高、成分偏析小的特点.采用圆坯所生产的车轮轮箍等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针对石英谐振式力传感器的特点,介绍将其应用于电子称重的设想和技术方案,对产生称重误差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将石英谐振式力传感器应用于电子称重,具有性能稳定、功耗低、价格低廉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圆坯连铸机大包长水口采用氩封保护对铸坯和车轮质量的影响。通过氩封保护可有效降低钢中氢、氧、氮气体及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提高钢的纯净度。铸坯中T[O]由49.28×10-6降到27.9×10-6,夹杂总量由29.7×10-6降到14.8×10-6,铸坯质量明显改善,车轮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论述了高速车轮世界发展情况。重点阐述了高速车轮用钢、冶炼、浇注技术以及高速车轮用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马钢车轮钢生产现状及公司冶炼、精炼、浇注、轧制工艺及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两条可行性的冶炼及精炼、浇注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8.
车轮轮箍钢条状氧化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马钢车轮钢内在质量,满足我国铁路快速客车轮使用要求,我们对车轮轮箍钢条状氧化物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的SKF精炼工艺条件下,车轮钢中的B类夹杂主要为以下两种类型。①单纯Al2O3夹杂为铝脱氧产物;②复合类夹杂,即夹杂中除含有Al、O外,还含有Ca、Mg、Mn、S等元素,为变性不完全的初生Al2O3夹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速车轮钢中TiN夹杂物析出进行热力学分析,得到了车轮钢的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及1873K时Ti、N的活度.对TiN生成反应和钢中Ti、N溶度积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TiN只能在固相中生成,但在本车轮钢Ti、N含量下,固相中也没有TiN生成的条件,只有在钢液凝固前沿,由于Ti、N在两相区的富集,TiN夹杂物的生成反应得以进行.因此,在生产中,适当提高连铸二冷的冷却速率,使钢液快速凝固,减少凝固前沿Ti、N的富集时间,可减少纯TiN的析出.对本实验车轮钢中TiN夹杂的检测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可知,在正常生产时铸坯冷却速率条件下,将钢中Ti的质量分数控制在3.5×10-5以下、N的质量分数控制在3.1×10-5以下,理论上可以消除TiN夹杂物的析出,改善车轮钢的疲劳性能,提高车轮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汪国才  龚志翔 《特殊钢》2013,34(6):39-41
马钢特钢公司生产GCr15轴承钢的流程为110 t UHP EBT EAF-120 t LF-RH-Φ380~Φ600 mm圆坯连铸工艺。通过控制EAF终点[C]≥0.10%,下渣量≤2.0 kg/t钢,出钢用铝铁预脱氧;LF终渣(/%):50~60CaO、5~6MgO、8~15SiO2、15~20Al2O3,RH 67 Pa时间≥10 min,连铸结晶器、铸流、凝固末端电磁搅拌等工艺措施,使钢中总氧含量-T[O]≤8×10-6,Φ130 mm材中A、B、C、D夹杂物≤1.0级,Ds夹杂0级,满足对产品冶金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