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1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从液化温度对混合原料高浓度发酵的影响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混合原料对液化温度的需求。通过试验表明,玉米原料采用105℃液化,而其他原料采用95℃液化,原料液化后再混合进行发酵的方式比原料混合后液化的方式发酵酒度提高7.2%。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1,3-丙二醇发酵液金属膜过滤在不同浓缩比下的拟稳定通量、粘度及湿固含量变化,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膜的污染机理,提出了有效的膜清洗方法。结果表明,50nm膜适用于1,3-丙二醇发酵液的膜过滤,按料液体积35%加入去离子水、浓缩倍率在9左右时回收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技术在多领域取得了成功,为研究固定化酵母的发酵水平,本文从木薯全粉原料为培养基的角度研究了固定化酵母在木薯产乙醇发酵中吸附及对发酵的影响。以2 L发酵罐的小试实验结果表明,木薯渣浓度较低有利于吸附固定,发酵周期也明显较短。其次,对载体装填密度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8 g/L左右的装填量对吸附和发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异养小球藻在发酵过程中使用发酵罐的情况,通过总结工作体会,并分析国内同行的先进经验,对如何开展准备工作、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保养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脱盐实验,研究了离子交换树脂在1,3-丙二醇脱盐中的应用情况。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表明,001×7型树脂吸附能力最大,最佳吸附温度为40℃;通过动态脱盐实验表明,001×7型树脂动态吸附量为1740mg/g。通过树脂的成本、处理能力分析,表明001×7型树脂完全可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木薯粉为原料,研究了新型抑菌剂在生料发酵中的应用情况,对比了发酵酒度、生酸等。结果表明,在80℃的温度下,液化1 h,总糖与氨氮基本没有损失。发酵过程中添加150 mg/L的偏重亚硫酸钠能有效防止杂菌生长,酒精清洁生产技术比传统工艺更有利于高浓度发酵。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纤维素乙醇及生物乙烯技术的发展状况,阐述了纤维乙醇制生物乙烯的产业化焦点,展望了纤维乙醇制生物乙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膜的污染与再生角度出发,初步讨论了温度和压力对膜污染和再生的影响。通过试验表明,提高温度有利于减缓膜污染的速度,最适温度为60℃;提高膜表面流速同时减小膜压力,有利于减缓膜污染。而采用1%NaOH和0.05%EDTA混合溶液清洗膜30min后,再以0.5%HN03溶液清洗5min,膜通量可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9.
天冠集团从建厂始终坚持着混合原料发酵的传统,为节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原料的多样性,优化工艺一直是一线科研的重点。本文对超贮稻谷的酒精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在乙醇介质中直接生成乙酰丙酸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纤维素在乙醇体系中直接转化生成乙酰丙酸乙酯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固液比、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含水量对乙酰丙酸乙酯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素粒径为90μm,固液比为1∶15,硫酸浓度为1.0 wt%,反应温度为190℃,反应时间为30 min时,乙酰丙酸乙酯产率达到42.68%.随着体系含水量的增加,乙酰丙酸乙酯的产率逐渐下降.乙酰丙酸乙酯的稳定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通过对反应前后纤维素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纤维素在乙醇体系中发生了明显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