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互联网中众多的装置都是使用IPv4协议。这种状态说明要想确保其朝着IPv6演进的话,必然会是非常困难的,这两种网络会长期的存在,怎样合理的将其发展,就成为了当前相关工作者的一项关键活动。文章重点的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3.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组转轮体通常在每个A类大修周期内都要进行拆检再重新组装,整机回装前对转轮要进行渗漏试验。试验要求转轮腔压力在0.5 MPa保压48 h左右,观察转轮室的密封和渗漏情况,期间叶片在不断的开启和关闭,引起转轮室内压力产生周期变化。该装置是要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操作轮叶动作并使转轮室压力稳定在0.5 MPa,同时兼顾转轮体内试验前后的充排油功能。本文介绍了对转轮渗漏和动作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实践应用,对今后水电厂检修工作的智能化、科学性和减少工作量及出现差错,提供和拓展了可实现的方法和思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多海洋机器人自主出海协同作业、进一步提高自主水下机器人(AUV)的综合作业能力、丰富海洋无人作业场景、延长AUV自主作业的时间,研究了水下自主机器人动态对接技术.针对包容式移动坞站设计了一套基于声学导引的回坞系统,根据坞站结构特征、导引传感器解算原理规划了末程回坞路径.在保障回坞安全的前提下,以移动坞站为中心将回坞水域划分为安全区、危险区、入坞区,根据AUV与坞站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安全区和回坞区内规划了回坞路径,并对应不同路径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和导引算法.最后,通过湖上试验验证了回坞系统的可靠性.相关导引算法、控制策略通用性较强,在一系列的悬停入坞试验、移动入坞试验中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在水下不同深度和不同航速的入坞试验中,所设计的方法能够保证较高的入坞成功率,技术固化后的入坞测试显示,入坞成功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集成电路的环氧树脂封装中,剥离或者称分层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剥离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中环氧树脂的特性是导致剥离的一个主要方面。本文就环氧树脂的特性对剥离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某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位于沿海软土地区,地下室采用灌注桩挡土+搅拌桩止水的支护形式,北侧一层地下室东南角可利用支护空间仅为1.407 m,地下水位高,基坑开挖深度大,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基于此,文章介绍双排三轴深搅桩套打灌注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阐述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关键技术控制要点。结果表明:在施工场地狭小,基坑支护可利用空间不足的沿海软土地区,三轴深搅桩套打灌注桩保证了支护强度,取得不错的止水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泰安压气站抗渗混凝土施工的思考,总结研究出浇筑抗渗混凝土的配合比,提出合理的掺合料掺量和防渗措施,为其他同类抗渗混凝土的施工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姚轶智  代玉强  张博文  于闯  李陌晗 《化工进展》2019,38(10):4489-4496
基于增大混合区域,增强动量交换效率的优化思想,添加三维扰流元件的动量增强型喷射器能够提高设备性能。以此为研究对象,本文在空气介质下对其性能进行了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相较传统喷射器,动量增强型喷射器能显著提高喷射器单体设备性能。在超音速情况下,驱动流量不受影响,实验测定动量增强元件在增压性能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提升临界区引射率ER达5%,数值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对数值计算所得流场分析发现:在喷射器驱动喷嘴尾部设置动量增强元件,一方面能够使流体混合边界出现花瓣形褶皱,增大流体混合面积,同时增厚混合区域达39.28%,整体拓展混合空间;另一方面,动量增强元件能够促使驱动流体轴向速度转化为周向、径向速度,诱发周向旋流,增强径向扰流,变喷射器传统二维动量交换为三维动量交换。动量增强元件亚声速情况下,引射性能进一步提升,但其临界压力点降低,增压能力损失。  相似文献   
9.
研制一种植物光照系统,以满足植物栽培地面模拟试验的需要。以灯板作为发光单元,组合成光照阵列,通过AC/DC电源模块供电,恒流驱动LED工作,并进行光周期、光强控制和调节,采用冷板及循环冷却液方式对灯板集中散热。通过多次栽培实验证明,该系统结构紧凑、控制简单、调节方便、发光稳定、散热效果好,为36m2的植物提供了适宜的光照条件,满足密闭系统植物正常生长的需要。该植物光照系统的成功研制,为开展空间植物栽培地面模拟试验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对下一步空间植物装置光照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复合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缺陷形成机理、缺陷信号模型及对应的可靠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构建基于国产大飞机、面向航空全产业链开放的复合材料体系缺陷数据库。该缺陷数据库可提高人员检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也可为航空复合材料缺陷智能辅助识别与评估技术提供数据基础,推动航空复合材料检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