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冯伟滨  刘振堃 《广东化工》2012,39(8):49-50,24
文章研究经过好氧堆肥处理得到的造纸污泥堆肥(PSC)农用的肥效,验证造纸污泥(PS)制有机肥的可行性,为PS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利用在赤红壤中添加不同配比的PSC进行玉米盆栽实验,研究PSC农用时有效磷的变化规律,明确PSC的肥效,确定PSC农用的最佳施用量。实验结果表明:(1)综合各方面数据发现,添加PSC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其中6%和10%的配比对玉米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10%的植株生长状况最优,土壤保持较高的有效磷含量,肥效最好,是实验中的最优配比。(2)CK中有效磷含量较低,种植的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状况较差,明显肥力不足。添加不同配比PSC后土壤的有效磷含量明显升高,其中10%>6%>3%>CK。  相似文献   
2.
冯伟滨  冯宏 《广东化工》2012,39(10):34-36
土壤是一个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复杂综合体,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和属性。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特征是表示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壤养分含量下降,而且对土壤微生物特征产生明显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土壤养分的循环和转化。本研究对华南赤红壤丘陵坡地不同侵蚀部位微生物特性的变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侵蚀程度的加剧和植被的破坏,土壤微生物总数逐渐减少,土壤基础呼吸和土壤诱导呼吸显著下降。在没有草本植物的情况下,仅有人工荷木并不能起到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近地表覆盖的草本植物应是水土保持植被建设必不可少植物类群。以此为华南赤红壤丘陵区土壤生态环境修复和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