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多孔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用普通陶瓷原料粉为主要原料,适当添加造孔剂(有机细粉碳黑)和高温活性剂,制备出一种性能优良的多孔陶瓷。通过扫描电镜及性能测试分析,探讨了多孔陶瓷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因数。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石油降解菌对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特性,选用分离得到的一株石油降解菌假单胞菌SY5,对其降解石油污染物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30℃,pH=7.2的反应条件下,所筛选的SY5菌对石油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降解石油的反应基本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且随石油初始浓度的增大,SY5降解石油的速率减小,降解受到抑制.在生物降解的过程中,SY5的生长曲线具有明显增长和衰减曲线.在生长阶段,产率系数Y值为0.3873.在内源呼吸阶段,衰减系数bd值为0.1805d^-1,SY5菌自身氧化速度比较快.SY5生物降解石油Monod方程的最大比增长速率胁,和半饱和常数Ks分别为1.6d^-1和150mg/L.  相似文献   
3.
光电子技术和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对具有优异光学性能、良好稳定性和加工性能的偏光材料提出了迫切需求。根据获得偏振光的原理可以把偏振器件分成:反射型、双折射型、二向色型和散射型。文章介绍了目前偏振玻璃的制备、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银系无机抗菌材料是当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抗菌材料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文主要从银系无机抗菌材料的分类及各自特点、抗菌机理、制备方法以及在建筑材料上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其目前的研究和应用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包覆型Fe2O3/SiO2颜料由于包覆完整性并不理想,该颜料高于800 ℃时呈色会产生变黑、变暗的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包覆型Fe2O3/SiO2颜料,研究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硅/铁质量比等因素对包覆型Fe2O3/SiO2颜料呈色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掺加Zn2+,进行了Zn2+掺加的包覆型Fe2O3/SiO2颜料的呈色性能研究。研究表明,当催化剂(氨水)浓度为0.75 mol/L,反应温度为40 ℃,硅/铁质量比m(SiO2)/m(Fe2O3)为0.20,铁/锌摩尔比n(Fe)/n(Zn)为4时,制备得到的Zn2+掺加的包覆型Fe2O3/SiO2颜料的呈色耐热性能获得明显提升,样品在850 ℃煅烧后仍然呈现出明亮的红橙色色调。  相似文献   
6.
7.
钢渣-碳纤维复相导电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孝春  王建华  冯晋阳 《混凝土》2007,(11):20-22,27
利用钢渣内含的导电相来改善碳纤维导电混凝土基材的导电性能,通过改变钢渣与碳纤维的掺量,对混凝土电阻率及抗压强度等性能的试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通过掺加适量的钢渣,在不影响混凝土导电性能的前提下,能明显降低碳纤维的掺量,并可适当改善混凝土的强度,有效降低导电混凝土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羟基磷灰石抗菌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离子溶液反应法,制得羟基磷灰石抗菌剂.利用原子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羟基磷灰石载持银离子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和红外光谱2种分析测试手段,从不同角度对羟基磷灰石抗菌剂结构进行了研究.经自然落菌实验,对未煅烧的羟基磷灰石抗菌剂的抗菌力与经过煅烧处理的羟基磷灰石抗菌剂的抗菌力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10.
Au nanoparticles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glass (Sample A) or on anodic aluminum oxide template surface (Sample B) were prepared using titanium dioxide sol-gel doped with chloroauric acid and with a reduction process. FE-SEM, UV-Vis spectrum and Fluorescence spectrum tests show that Au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distributed randomly on the surface of glass, while deposition occurs on the surface of regular hollows for anodic aluminum oxide template. A sharp absorption peak appears at the wavelength of 536 nm for sample B, while there is a red shift, with a broader peak for sample A. A distinct fluorescence emission at the wavelength of 633 nm is detected for sample A, but no noticeable fluorescence emission has been found for Sample B.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u nanoparticles can be modulated by different subst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