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化学工业   2篇
能源动力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在模拟焦油吸收装置和中试生物质气化炉系统考察正负压取样方式、粗燃气体积流量、焦油含量、取样时间、粗燃气中水分含量、焦油烘干时间、溶剂蒸发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样时间及溶剂蒸发是影响焦油测定结果准确性的2个主要因素,最佳的取样分析条件为:负压采样、粗燃气流量不大于2.0 Nm~3/h、焦油吸收时间10~15 min、取样前后量取吸收溶剂体积及60℃条件下焦油烘干6 h。在上述条件下,溶剂吸收-称量法定量焦油的相对误差可小于±5%。  相似文献   
2.
文章系统回顾了中国农业沼气工程的生命周期评估(LCA)研究,以生产利用1 MJ沼气为统一功能单位,对其环境影响进行了定量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系统边界和参考系统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农业沼气工程LCA研究的结果差别很大,但大都能显著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GHG)排放;中国农业沼气工程生命周期能耗为0.01~0.76 MJ/MJ,节能收益最高可达2.27 MJ/MJ,利用煤炭加热保温是高能耗的最主要因素;中国农业沼气工程生命周期的GHG排放为9~219 g/MJ,GHG减排收益为33~787 g/MJ,其在环境酸化、富营养化和光化学氧化等环境影响方面的效益有待更多的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3.
热解作为一种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有望为草浆黑液的碱回收提供新途径。利用10 kg·h-1搅拌热解实验装置对麦草浆黑液开展了研究,分析热解半焦浸取与燃烧熔融物溶解两种绿液制备方式在总碱回收及硅元素分布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热解浸取法所获得绿液中包括碳酸钠和硅酸钠在内的总碱量与燃烧溶解法相比基本相等或稍高;浸取完成后有30%~40%的硅元素未溶入绿液而留存于固相即炭粉之中,主要赋存形态为Al、Ca、Fe和Mn等非过程元素的复合硅酸盐;由于数量可观的硅元素留存于固相,因此热解浸取法相比燃烧溶解法绿液硅含量较低,也因此碳酸钠与硅酸钠之比较高。热解浸取法的硅元素分布特性有利于后续的石灰苛化操作。  相似文献   
4.
热解作为一种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有望为草浆黑液的碱回收提供新途径。利用10 kg·h~(-1)搅拌热解实验装置对麦草浆黑液开展了研究,分析热解半焦浸取与燃烧熔融物溶解两种绿液制备方式在总碱回收及硅元素分布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热解浸取法所获得绿液中包括碳酸钠和硅酸钠在内的总碱量与燃烧溶解法相比基本相等或稍高;浸取完成后有30%~40%的硅元素未溶入绿液而留存于固相即炭粉之中,主要赋存形态为Al、Ca、Fe和Mn等非过程元素的复合硅酸盐;由于数量可观的硅元素留存于固相,因此热解浸取法相比燃烧溶解法绿液硅含量较低,也因此碳酸钠与硅酸钠之比较高。热解浸取法的硅元素分布特性有利于后续的石灰苛化操作。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气化用途广泛、原料种类和规模适应性强,是实现生物质分布式开发利用和可燃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有效途径,可部分替代化石能源、推进节能减排、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生物质气化、燃气净化关键技术和供热、发电、合成液体燃料等产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生物质气化产业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7.
刘华财  阴秀丽  吴创之 《太阳能学报》2015,36(10):2553-2558
利用混合式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对1 MW和5.5 MW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的能耗和温室气体(GHG)排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输出1 GJ电力,1 MW和5.5 MW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一次化石能源消耗分别为0.238 GJ和0.258 GJ,GHG排放分别为40.4 kg CO_2-eq和49.8 kg CO_2-eq,其中发电阶段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最高;两个系统的能源替代率在90%以上,GHG减排率在80%以上;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可在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小型固定床与热重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仪和比表面积分析仪等,考察不同粒径下棕榈壳的热失重过程与产物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增大(0.9~50.0 mm),棕榈壳热解主失重阶段的失重量明显降低,第1个失重速率峰的温度前移29℃,同时峰值增加22.18%/min。600~850℃下,棕榈壳热解气体的产率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加,但粉状组(≤0.9 mm)的低位热值最高。改变粒径对热解焦油(主要为苯酚和乙酸)的种类影响较小。半焦产率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加,但其CO_2气化反应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