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的新型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蒸发式冷凝器设计方法的粗糙和繁琐限制其广泛应用,特别是限制其应用于民用和小型商用建筑中。针对上述问题,作者通过实验研究了蒸发式冷凝器的影响因素(进风湿球温度、最小截面风速和喷淋水量)对蒸发式冷凝器热质交换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一种新型设计方法,此方法简单,精度较高。适合工程设计、选型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
文中对吸附式空气取水器和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器进行了热性能分析,得出取水率表达式,并以此为依据作了两者之间的取水率比较。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冷管的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能冷管以沸石分子筛—水为工质对,在一根玻璃管内完成吸附式制冷循环,一根冷管即为一个制冷单元,成功地解决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难以转化为成果的问题。本文综述了作者近几年来对太阳能冷管首创性提出,以及其结构性能的研制和改进情况。采用真空集热方式和选择性涂层加强冷管对太阳能的吸收,采用整体固化复合吸附剂提高吸附床的吸附和脱附性能。本文还介绍了已制作的三代太阳能冷管型制冷系统的试验样机,在单一提供制冷的基础上,提出了既可以制冷又可以供热水的多功能太阳能冷管。目前,实验结果表明,最新的多功能太阳能冷管COP可达0.268,太阳能制冷与供热的总效率可达87.7%。  相似文献   
4.
根据吸附式制冷的基本原理,利用太阳能辐射作为热源,研究了在一种新型太阳能吸付式制冷器.该新型弯曲式太阳能冷管采用吸附床整体成型技术,利用复合吸附剂-水作为工质对.实验结果表明:该冷管在太阳能辐射量为20.5MJ/(d·m2)时,吸附床在白天最高温度达到223℃,最高冷凝温摩约为60℃,整个白天脱附出制冷剂168.1g;在夜间时,吸附床温度可以降至52℃左右,最低的蒸发温度为12℃左右,制冷功率从最高14W左右下降至次日晨2W,制冷量约为378kJ.在夏季、秋季太阳能辐射量为17-22MJ/(d·m2)之间时,该冷管制冷量为300~390kJ,制冷系数COP为0.23~0.25.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热阻网络法,经过迭代计算,对某一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热损所受环境条件影响进行了稳态条件下的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震炎 《制冷》1998,(1):17-21
我们通过建立的实验系统测试了椭形蓄冷单体在充冷中换热的各种参数,得出冷媒与蓄冷剂之间的传热热阻R(ε,m0)、蓄冷体内的结冰率ε和冷媒流率m0,从而能够很简便地使用R(ε,m0)表达式揭示蓄冷器充放冷能力本质因素,得出任一工况下的蓄冷器运行情况,优化设计整个系统,包括蓄冷器本身在充放冷过程中运行参数的确定。由此根据上述结构设计了180000kcal蓄冷量的模块化椭形单体冰蓄冷器,并在华北油田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7.
研究冰蓄冷空调中的变风量送冷系统、分析了其可行性。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为冰蓄冷空调中VAV建立了数学物理模型。模型摒弃了从研究蓄冷元性能出发模拟蓄冷器充放冷过程性能的传统思路,提出了蓄冷器综合有效热阻的处理方法。得出送冷系统中送冷量与风机风量,充量,换风比例,蓄冷剂温度有室内外温度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线热源瞬态模型,根据铜电阻与温度之间相关关系的特性,对微热探针内部的细小铜漆包线加以恒定的加热电压,通过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对惠斯登电桥平衡电压进行测试,从而得到了微热探针內部、探针、待测样品的温度变化,进而得出被测样品的导热系数.该测试方法具有线性相关度高>0.999 9,标定偏差小的特点,最大偏差仅为2.5%,采用该测试方法测试液体以及松散材料导热系数,测试的最大误差<3.5%.该测试方法具有测量时间短,通常<20 s;试样温升<2 ℃,对被测样品的影响较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制冷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非跟踪聚焦型太阳能冷管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提出了真空集热的太阳能冷管的基础上,引入非跟踪聚焦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以增强冷管吸附床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提高单管制冷量与制冷系数。从理论上分析并设计了与太阳能冷管相配的CPC反光板,并对其半接受角、平均反射因子、光学效率和聚焦比等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理论与实验结果表明,CPC反光板与该太阳能冷管结合,可以提高吸附床温度,增加脱附量。与轧花铝的平板型相比,非跟踪聚焦型太阳能冷管的制冷量提高了60~67%,COP提高了16~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