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0篇
轻工业   20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针对偏振图像的客观质量评估需求,研究图像噪声的检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噪声污染程度的图像质量盲评价方法。通过对像素八邻域或扩张的邻域进行四方向梯度计算,求出其中最小值作为该像素的梯度,然后计算出整个图像的噪声污染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无参考、运算简单复杂度低、与主观评价结果高度一致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剂量大范围回顾性心电门控心脏大血管CT造影(CTA)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中应用情况,并比较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CCHD诊断效能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8.07~2020.06间手术治疗的CCHD患者36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分别行TTE和CT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CCHD诊断准确率地差异。同时观察CTA检查的辐射剂量。结果36例CCHD患者总计121处畸形,包括心内畸形48处,73处心外畸形。CTA法和TTE法诊断CCHD的灵敏度分别为95.9%和88.4%(P=0.389)。CTA对CCHD诊断准确率为为90.9%(110/121),明显优于TTE的81.8%(99/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A和TTE对心内畸形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5%(39/48)和95.8%(46/48);而对心外畸形诊断准确率则分别为97.3%(71/73)和72.6%(53/7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A检查中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11.60mGy,有效剂量为5.15±0.25 mSv。结论低剂量大范围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CTA法和TTE法诊断CCHD时灵敏度基本相同,但CTA法对心外畸形和总体畸形数目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TTE法,并且有着图像清晰、辐射剂量较低的优势,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的基础上构建了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可拓评价法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一步热解香蕉皮并优化反应条件,合成了一种具有蓝色荧光发射的碳量子点(CDs),其荧光量子产率约为8.9%。该碳量子点的最佳激发波长为270 nm,最佳发射波长为423.4 nm。利用TEM、XRD、XPS、FTIR、紫外及荧光光谱仪等手段表征了其形貌和结构。通过离子选择性测试发现Fe3+能较好的猝灭其荧光强度,在0~160μmol·L-1的浓度范围内,碳点的荧光猝灭效率F/F0与Fe3+浓度c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F0=-0.00113c+1.00151,相关系数R2为0.99833,检出限为12.6μmol·L-1。对广州市花都区天马河河水进行Fe3+加标检测,回收率达到102.84%~112.11%,相对标准偏差RSD约为2.5%~3.2%。  相似文献   
5.
以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为改性试剂、己内酰胺为封端剂、羧酸基多元醇做亲水扩链剂,采用阴离子自乳化的方法制备一种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的环境友好型水性聚氨酯阻燃胶黏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万能试验机,极限氧指数测试仪等实验仪器对水性聚氨酯阻燃胶黏剂进行了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接入分子链结构中,合成的聚氨酯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并且得到难燃的胶黏材料,表现出良好的阻燃与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7.
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装置常规的生产工艺流程中,酯化蒸汽的回收利用仅用来预热回用乙二醇(EG),其利用率低且流程繁琐的缺点,提出了PET原料系统的优化设计。即在浆料调配槽和第一酯化釜间,增设浆料预热器,用酯化蒸汽预热浆料调配槽出口的浆料,将浆料预热至80℃后再进入第一酯化釜,通过提高原料温度来降低第一酯化釜的热媒消耗;在浆料预热器顶部设置不凝气的排放装置,以使其顶部的不凝气可跟其他尾气一起送至热媒站焚烧处理;浆料预热器设置旁通管线,以保证浆料预热器的清洗,使PET装置平稳运行;浆料预热器选用立式内外凹凸特型管,能有效提高换热效率,避免浆料堵塞,缩短预热器的清洗周期,且占地小,实现在不增加公用工程消耗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利用酯化蒸汽的能量提升原料温度。选择立式内外凹凸特型管换热器作为浆料预热器加热PET装置的全部浆料的流程优化设计,为PET企业酯化蒸汽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对于600 t/d PET装置,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68.27万元。  相似文献   
8.
以樟脑磺酸为掺杂酸,采用低温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纤维状聚苯胺。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探讨了单体苯胺与引发剂过硫酸铵的摩尔比对聚苯胺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利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以及交流阻抗等技术对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苯胺与过硫酸铵摩尔比为2:1获得的聚苯胺在电流密度为0.5 A/g时的比电容最高,为762.4 F/g。甚至在高电流密度下(10 A/g)仍保持530.6 F/g的比电容。经1000圈的恒流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为74.4%。相比之下,优化的聚苯胺具有最高的比电容和倍率特性,在超级电容器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樟脑磺酸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通过简单的化学氧化法成功地制备出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聚苯胺(PANI),并通过原位聚合法获得了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PANI/MWCNT)复合物。形貌分析结果表明,交联结构的PANI成功地包覆在MWCNT表面。电容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电流密度为0.5 A/g时,PANI/MWCNT复合物的比电容高达639.7 F/g,较纯PANI的比电容(498.7 F/g)有显著提高。在5.0 A/g的电流密度下,经1000次充放电循环后,PANI/MWCNT复合物的电容仍保持为初始值的77.2%,而纯PANI的电容保持率仅为65.1%,表明MWCNT的引入能够较好地改善PANI的电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核-壳结构的有机硅-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合物(Si BMG)增韧尼龙6 (PA6),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扩链,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A6/Si BMG/DGEBA共混物,探究了Si BMG、DGEBA添加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i BMG对PA6有一定的增韧作用,加入DGEBA后,PA6/Si BMG共混物常温、低温韧性进一步提高,拉伸、弯曲强度则略微下降。与PA6相比,添加了10. 0%SiBMG和2. 0%DGEBA的PA6/Si BMG-10/DGEBA-2. 0,其常温、低温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301%、168%,韧性明显增加。缺口冲击断面的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共混物断面粗糙层次明显,呈现显著的韧性断裂特征。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图谱显示各PA6/Si BMG-10/DGEBA中PA6对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高于PA6/Si BMG-10,可能是由DGEBA的扩链作用使PA6分子链刚性增大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