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采用模压烧结法制备了硅酸盐泡沫玻璃,研究了原料湿磨时间与泡沫玻璃显微结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及抗压和抗折强度之间的关系。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湿磨后玻璃粉D50,使用阿基米德法测试其总气孔率、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利用万能材料测试机测其抗压和抗折强度,SEM研究了泡沫玻璃断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湿磨时间的延长,原料D50和样品体积密度密度都随原料湿磨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显气孔率随着湿磨时间的延长呈增大趋势,原料湿磨时间的延长使得泡沫玻璃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减小,泡沫玻璃的孔径大小分布趋于均匀,总气孔率增大,孔壁变薄,但原料湿磨时间过长,会形成孔径不均匀的气孔。  相似文献   
2.
铋离子是继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离子之后,发现的第三类近红外波段激活离子,在先进的光学通讯、医学和天文学等方面有极大的应用潜力。铋离子掺杂玻璃的近红外荧光性能与发光机理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铋掺杂玻璃材料近红外荧光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玻璃氧化物组成和制备工艺对玻璃近红外荧光性能的影响,以及影响性能机理的推测;并展望了铋掺杂玻璃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