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7篇
水利工程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不同拓扑结构的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嵌段共聚物,共聚物结构分别为AB型线性两嵌段(diblock)、ABA型线性三嵌段(triblock)、AB_2型星形(star shape)嵌段共聚物。通过表征发现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与设计的分子量接近,且相对分子量分布窄。通过XRD、DSC、热台偏光显微镜(HSPOM)研究了拓扑结构对共聚物结晶的影响。ABA聚合物中间的PEG亲水链受到两端PCL链段阻碍,其结晶衍射峰最弱。三者的等温结晶速率按AB、AB_2、ABA的速率递减,形成的球晶结构规整度则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力是实现糯扎渡水电站工程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的根本保证,传统的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糯扎渡水电站工程建设工期长、施工工艺复杂、环境恶劣的特点。因此,糯扎渡水电站工程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优化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重塑安全管理流程,引入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手段,有效提升了安全管理效率和现场安全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整体式和分块式的双边型开关磁阻直线电机(DLSRM)。通过对DLSRM的有限元仿真来研究它的静态电磁特性,分别对比了两种结构DLSRM的磁力线分布、磁密分布、相电感和电磁推力,利用搭建的样机平台,对分块式DLSRM进行了电感和电磁推力的实测。实验结果表明,分块式DLSRM的性能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相变沉积条件下煤层顶板含水层富水区域分布及特征的探测预报问题,采用矿井瞬变电磁多角度探测技术,在巴彦高勒煤矿311306工作面探测,划定异常范围及强弱,进行钻探验证,并对比分析探测成果与疏放水钻孔涌水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多角度瞬变电磁法能够对工作面顶板上方多相变沉积岩含水层的富水区域及强弱进行有效探测,异常的强弱与钻孔涌水量相对较大区域呈对一定的线性对应关系。对具有相似地质条件的矿区的工作面回采前物探探测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煤矿地质调查的钻孔封堵效果做出有效评价,基于传统的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技术,设计在掘进工作面定点的多方向的小线圈三维超前探测技术及探测结果三维可视化方法,并在小回沟煤矿对BZ-13勘探钻孔的封堵效果进行了探测。研究结果表明:该钻孔在水平二维扇形拟断面图上成一个低于25Ω·m的近似圆形的低阻区域,在垂直巷道掘进的二维扇形拟断面图上成一个低于25Ω·m的近似条带状低阻区域,依据矿区探测经验,视电阻率在20~25Ω·m时,煤岩层会有少量含水,经钻探验证,瞬变电磁探测结果准确,说明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确定钻孔的位置以及其导含水情况;三维立体显示,使钻孔范围及位置更直观,呈现一个近似直立的圆柱状形态,使探测成果更加易于分析,可更好地指导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介绍百色水利枢纽地下厂房工程洞室群开挖期的安全管理情况及安全管理的一些做法 ,安全是地下洞室施工的关键 ,百色水利枢纽地下厂房工程开挖基本结束 ,面对复杂不利的地质条件 ,通过切实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7.
准确评价回采工作面富水性对工作面安全回采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张家峁矿井14210工作面含水条件复杂的情况,本次物探工程综合使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和音频电穿透技术对该工作面顶板富水性探测,并采用基于阻尼最小二乘的瞬变电磁反演方法和基于改进的RESINVM3D音频电穿透反演方法对2种物探方法进行三维反演成像显示,共划定5个富水异常区域。通过收集探放水资料验证,本次综合使用2种物探方法进行顶板富水区探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物探划定异常区域内钻孔出水量相对较大,在物探无异常区域内钻孔无较大出水情况。本次物探得出的结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实际的探放水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加载速率对煤体破坏声发射信号的影响,开展了基于不同加载速率的煤体破坏声发射监测实验,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声发射计数以及声发射累计计数变化规律,得到了不同加载速率下煤体失稳破坏的声发射前兆特征。同时研究了加载速率对声发射计数分布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利用声发射技术监测煤矿煤岩动力灾害发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矿井直流电法和槽波地震法探测煤层变薄带方法原理的研究,发现槽波经过断层或煤层变化带时槽波能量会在煤层变化区域聚集,槽波初至时间对煤层局部变薄带有明显反应,由此可得到较准确的煤层变薄带平面分布范围;矿井直流电法对被相对低阻围岩充填的煤层变薄带呈明显低阻反映,它不仅能探测并圈定工作面内部的煤层变薄带还能探测单个巷道一侧的煤层变薄带范围。使用2种方法对黄陵一号矿1001工作面内煤层变薄带进行了探测,2种方法综合解释互为补充,圈定了小于1.6 m不能综采的范围,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由于烧变岩裂隙较为发育,容易形成导水通道和储水富水区,从而严重威胁综采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因此需提前对烧变岩富水性分布规律进行精细探查,为顶板疏放水工作提供靶区。井下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对地下水的反映较灵敏,且施工地点距离探测目标较近,能够探查清楚富水异常区的横向及纵向分布规律。对张家峁煤矿15207工作面主运巷顶板上覆烧变岩富水性进行了精细探测,并进行了钻孔验证。结果表明,井下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对顶板上覆烧变岩富水性的探测效果较好,对煤矿工作面顶板疏放水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