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7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将带有胍基抗菌官能团的聚六亚甲基盐酸胍(PHGC)与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反应,制备了含碳碳双键官能团的功能化聚六亚甲基盐酸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反应转化率,并考察了溶剂、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及温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规律。采用FT-IR、Raman、NMR和TG对功能化聚六亚甲基盐酸胍的组成、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DMSO溶剂中,当GMA与PHGC摩尔比为1:1,在60℃下反应60 h后,反应转化率可达75%,且合成的功能化聚六亚甲基盐酸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功能化聚六亚甲基盐酸胍可用作大分子单体,与其他单体共聚制备具有抗菌性能的聚合物和微球。  相似文献   
2.
利用TG/DTA技术,考察不同升温速率下葛粉的热分解特性,研究葛粉热分解动力学,运用Kissinger法、Coats-Redfern法和Achar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下,葛粉在280℃左右开始分解,至400℃以上基本分解完毕,反应机理函数的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分别为:G(α)=[(1-α)-1/3-1]2和f(α)=3/2(1-α)4/3[(1-α)-1/3-1]-1,对应的机理为三维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实践,介绍了系统的网络结构和主要软件模块,并给出部分应用程序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肇庆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的基因组特征、毒力岛的携带情况及遗传多样性。方法 对肇庆市13株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将组装好的contings/Scaffolds上传至在线分析平台Center for Genomic Epidemiology、Rast和VFanalyzer进行基因组注释与毒力因子基因鉴定,并应用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wg-SNPs)方法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上获取的25株国内外单增李斯特菌的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13株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的基因组大小为2.82~3.04 Mb,CG含量为37.9%~38.1%,可分为6个ST型(ST1、ST3、ST8、ST59、ST87、ST101),分属于6个克隆复合群(CC1、CC3、CC8、CC59、CC87、CC101)。其中,ST3型菌株均携带LIPI-3毒力岛基因,ST87型菌株均携带完整LIPI-4毒力岛基因。wg-SNPs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3株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可分为2个进化分支,其中ST3型菌株位于进化树的根部,与其他ST型菌株进化上存在差异。结论 肇庆市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以高毒力的ST87型和ST3型为流行型,并发现一株同时携带LIPI-1~LIPI-4毒力岛的ST87型菌株,应加强对此类菌株的监测,警惕高毒力菌株在肇庆市引起感染性暴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实验室开放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验室开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和增强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本文围绕实验室开放这一主题,分析了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就推动实验室开放的措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便实验室开放能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王玉  周日辉  李金江 《广州化工》2014,(17):99-101,170
对花生壳在升温速率分别为5℃/min、10℃/min、15℃/min和20℃/min的条件下进行热重实验,采用FreemanCarroll、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Friedman四种热分析方法,研究花生壳的热行为及其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花生壳非等温热解过程可分为失水干燥、快速热解和缓慢分解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整个过程的主要部分,析出大量挥发分造成明显失重,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最大热解速度提高,对应的峰值温度升高,热滞后现象加重,热解各阶段向高温侧移动。其热解阶段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α/dt=4.92×10^14[exp(-170.70×10^3/RT)](1-α)^2.04。  相似文献   
7.
将混酸处理后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超声分散于含5%水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然后将其与聚丙烯腈(PAN)/DMSO(含5%水)的纺丝溶液剪切共混,制备含碳纳米管的PAN纺丝溶液。采用椎板旋转流变仪研究了PAN纺丝溶液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添加碳纳米管后,PAN纺丝溶液的表观粘度变大,且其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增强。同时,随着MWNT含量的增加,PAN纺丝溶液的非牛顿指数降低,结构粘度指数和粘流活化能增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交联聚丙烯腈纳米微球,对其进行碱性水解,得到了含酰胺基等亲水基团的亲水性微球。用动态光散射、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水解前后微球的结构、大小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发现:水解后,微球中的腈基大多转变为酰胺基或羧基亲水基团,且微球的尺寸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干湿法纺丝在梯级凝固成形条件和后续工艺下得到聚丙烯腈(PAN)原丝,利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等方法测试研究了PAN原丝中孔隙的形成和演变。结果表明:在凝固成形阶段,PAN原丝内孔隙的形成是溶剂和非溶剂双扩散及PAN相分离双重作用的结果;PAN原丝经过沸水拉伸、干燥致密化、饱和蒸汽拉伸和热定型等处理,其纤维密度、结晶度增大,力学性能提高,其孔隙平均孔径、孔隙体积和孔隙含量均逐渐减小;PAN原丝内闭合孔隙经过拉伸后会形成新的开放孔隙,开放孔隙在干燥致密化后闭合和消失。  相似文献   
10.
葛粉的热分析与热分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日辉  项少云 《广州化工》2012,40(12):118-120,164
利用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TG/DTA),在不同升温速率(5,10,15,20℃/min)下,采用Freeman-Carroll、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Friedman四种热分析方法,对葛粉的热行为及其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葛粉的热行为包括自由水脱附(30~150℃)和分解(200~400℃)两个阶段,对应的失重率分别约为6%和70%。其热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1.424×1018[exp(-(193.70±8.97)×103/RT)](1-α)(2.28±0.0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