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1.
鼓形齿轮用于齿轮联轴器,这类联轴器偏斜角一般可达5°,而普通齿轮联轴器偏角仅为30′。现在国内鼓形齿轮的加工加工效率,加工精度以及生产量上都是很欠缺。本文以加工小鼓形齿轮为例来介绍如何用两轴数控滚齿机来加工鼓形齿轮。以及介绍如何在滚齿机上找中心,在加工中对工艺上的一些要求。  相似文献   
2.
濮城油田东沙二上4-7是一个复杂断块油藏,投产以来一直存在层间干扰严重,水驱程度低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入认识濮城油田东沙二上4-7,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多学科集成研究的工作方法,根据该油藏动静态资料,进行了精细油藏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确定出该区块的剩余油分布,为下一步方案实施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平面上,剩余油潜力主要集中在井间未动用的部位、构造高部位以及曾经动用过但水淹不是太严重且有效厚度较大的部位,而构造低部位水淹严重;纵向上,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动用相对较差的二、三类层,砂体发育较好的层位水淹严重.  相似文献   
3.
濮城Es2段油藏为复杂断块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油藏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注采系统适应性差,应用测井资料,油层平面非均质性分析,沉积相分析,数值模拟及测井-沉积微相法,对该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采方法展开研究,剩余油挖潜措施实施后,增油效果十分明显,该研究对高含水期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特高含水期的油藏产能 ,应用储层精细描述等技术研究了濮城油田南区S2上 2 3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状况 ,并提出该油藏的 9个小层为今后开发的潜力层 ;推广注水井化学调剖新工艺 ,启动低产层 170m/ 81层 ,调剖对应井平均增油 2 .0 4t/d ;及时采取相应配套措施 ,如大修、补孔、下大泵等 ,累计增油 2 .7× 10 4 t;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实施动态调配技术 ,较好地解决了平面、层间的注采关系。通过实施上述措施 ,濮城油田南区S2上 2 3油藏的产量综合递减和自然递减分别从 16 .99%和 2 4.78%降至 0 .88%和 10 .5 3% ,可采储量增加 2 5 .2 9× 10 4 t,提高采收率1.5 9% ,创效益近 10 0 0× 10 4 元。因此 ,在油藏特高含水期进行剩余油分布和储层精细描述研究、适时地改进调剖剂、堵水剂和调剖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汉平  郑重  周道泉 《中国科技博览》2013,(31):554-554,534,543
凸轮类零件由于零件形状的特殊性,尖角效应在感应加热时异常明显,尖角部位常出现裂纹、过热、金相组织粗大、硬化层过深等缺陷,最终造成凸轮能承受冲击次数显著下降。本文探讨如何弱化尖角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提高高含水油藏采收率技术方法,从提高采收率基本理论人手,简析了驱油效率、剩余油饱和度、毛细管数、调剖驱油剂等主要影响因素;根据采收率的构造要素,结合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特点,确定并采用了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为主的吞吐法与堵水法相结合新的技术方法,该技术通过增加毛细管数、降低剩余油饱和度、提高驱油效率,从而提高采收率.经现场实验,该技术措施适用,增油降水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濮城油田文51断块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油层非均质油藏,油气分布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断块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和井况损坏严重,导致了地质认识程度低,开发井网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区块的开发效果。为了改善区块开发水平,及时进行了构造落实、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和剩余油分布等方面的研究。通过部署双靶定向井、侧钻井、更新井及实施油水井补孔、调驱、恢复等工艺技术,有效地挖潜了剩余油,实现了区块长期稳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