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针对双河油田因水锁造成的减产问题,开展了水锁减产的机理研究。应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引起水锁效应的原因;从渗透率、油藏压力、岩石矿物性质、驱替压力以及外来流体粘度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水锁效应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岩心水锁伤害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越低,油藏压力和驱替压力越小,产生的水锁伤害越严重。提出了预防和解除水锁伤害的方法,现场试验8井次,有效率100%,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江汉油区广华站采出水矿化度高,出水悬浮物、粒径中值和铁离子均超标严重,水质达标率低。通过工艺调整,工艺前端添加1000m3的调储罐和长江大学自主研制的反相破乳剂AK-2,处理后出水悬浮物质量浓度≤4mg/L,含油量≤2mg/L,注水水质达标;另外,在絮凝沉降阶段引入"反相破乳+Fenton"反应的絮凝沉降分离净化技术,有助于铁离子的去除。调整后的工艺在广华站运行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3.
针对低渗透储层因水锁引起的地层伤害问题,开展了解除水锁伤害的研究。分析了产生油井水锁伤害的机理,同时考虑界面活性和破乳性能研制出一种高效水锁解堵剂,对其制备方法、性能评价以及解除水锁伤害实验进行了研究。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品能够有效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6.089×10-3 mN/m,同时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3 h内对模拟原油乳状液的破乳率达90%以上;岩心物模实验证明,水锁解堵剂对水锁伤害后岩心的渗透率恢复率达85%以上,能够有效地解除乳化堵塞和水锁效应对地层渗透率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新型防水锁处理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河油田维护作业后水锁引起油井大幅减产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制出一种新型防水锁处理剂,其由质量分数为0.5%的SATRO、质量分数为0.05%的烷基磺酸钠和质量分数为0.03%的FX-02组成,并对该防水锁处理剂进行了配方筛选以及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新型防水锁处理剂能够有效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使得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10-3 mN/m),同时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3h内破乳率达90%以上.室内岩心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当防水锁处理剂注入量为10倍孔隙体积,温度为70℃,驱替压力为0.3 MPa,反应时间达到8h时,岩心渗透率保留率达85%以上,能够有效预防乳化堵塞和水锁效应对地层渗透率的伤害.现场已推广应用该防水锁处理剂12井次,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5.
水电站经济运行优化能够提高其经济效益,针对经济运行优化中的难点和各类算法异同,对近些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做出总结,较为全面的讲述关于水电站经济运行优化的各种研究方法,可以预见未来的水电站经济运行必然需要使用新算法解决现有规模和容量过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常规调剖堵水的不足,进行了室内逐级深部调剖研究。注入不同浓度、不同段塞比例的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段塞调驱体系,考察各组试验提高采收率和封堵的情况。结果表明:强凝胶+表面活性剂+中强凝胶+弱凝胶+表面活性剂+强凝胶封口的段塞组合提高采收率幅度最大。调驱后效果明显,调驱井组的日产油由39.2t上升到58.9t,含水由72.5%降至67.3%。截止到2011年底,已累计增油1965.4t。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是一类以生物物质为基础的环保表面活性剂。主要综述了两种羧酸基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N-烷基-β-丙氨酸和N-酰基氨基酸)的合成方法和合成进展,简述了磺基、硫酸基、磷酸基及其它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指出环境友好的酶法和化学一酶法合成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什么是储能技术以及为什么要加大对储能技术的研究,指出了几种储能方式的优、缺点,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现状,建议政府应从简化项目审批、政策机制方面对储能产业扶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