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6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国内LNG接收站为研究对象,开展LNG工业园区能源耦合技术研究,利用电厂等项目提供的温排海水作为LNG气化的热源,为LNG接收站设计建造提供新思路,实现LNG冷能、工业余热等能源的有效利用,保护海洋环境,在园区内形成循环绿色经济体系,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LNG接收站常规取水工程和温排海水取水工程案例,研究技术可行性,为后续工业园区规划和配套项目的建设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萍  孙富伟  周守菊 《中外能源》2012,17(5):104-109
空气(氮气)泡沫可循环钻井过程中,泡沫钻井液会产生大量废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泡沫钻井液废水COD值高,且富含表面活性剂,其单一处理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对各种处理剂及其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对各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制订了“混凝-氧化-吸附”的组合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废水的pH值,处理剂的加入量,处理剂的作用时间等对于COD的去除均有一定影响.按照国家标准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COD测定,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钠基膨润土、次氯酸钠和活性炭4种处理剂对此种泡沫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其加入量分别为0.2%、1.4%、11.2%和1.2%,处理时间分别为5h、6h、7h和8h.通过多步骤的处理,成功将泡沫钻井液废水COD值从高达4560mg/L降至200mg/L以内,使其得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对二甲苯液相吸附分离的基础原理及技术局限,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气相吸附分离、吸附-结晶组合工艺、新型模拟移动床结构设计等新型分离工艺的研究思路和技术特点,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型冷模实验测量了二元混合颗粒在流化床内沿轴向的压力分布,考察了混合颗粒截面平均浓度沿轴向的变化特点。通过分析床层压差分布的转折点,确定了密相区与稀相区的相交界面高度,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经验关联式。通过压力信号标准差分析了流化床内混合颗粒流化性能与表观气速和颗粒混合比例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平均颗粒浓度沿流化床轴向呈下降趋势,且在密相区中随表观气速增加而减小,在稀相区中随表观气速增大而增大。二元颗粒中大颗粒比例xl为0.685时,密相区总平均颗粒浓度存在最大值。密相区与稀相区相交界面高度随表观气速增大而提高。当0.225≤xl≤0.479和0.561≤ug≤1.122 m/s时,流化床内二元颗粒的流化性能和混合程度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油田进入开发后期,井况不断恶化,井筒内结盐、结蜡、出砂等现象严重,部分井因生产层压力低,上部套漏点压力高,封隔器受上下层及井筒内液柱重力双重压力影响,井下封隔器解封无效造成大修现象日益增加。此类问题既延长了作业施工周期又增加了作业成本。爆炸切割气举负压解卡工艺技术通过备注切割后形成的通道,将井筒内的液注由气体携带掏空,在降低封隔器所受负荷的同时达到成功解卡的目的,为井下作业解卡工艺技术拓展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型冷模实验考察了气固逆流式移动床过滤器床层表观气速、再生气速对装备操作的影响。在无尘负荷条件下,装备压降随床层表观气速增大呈抛物线式上升的关系;能够用修正的Ergun公式进行预测。通过加尘实验发现,除尘效率与气体停留时间变化趋势相同,且与再生气速呈正相关。床层压降则表现出与床层气速呈正相关、与再生气速呈负相关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该装备对于粉尘的捕集效率较高,在入口浓度为8.175 g/m3、表观气速在0.122~0.305 m/s范围内,除尘效率始终大于98.0%,且对13μm以下的细微粉尘有较高的粒级效率,接近99.99%。  相似文献   
7.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对规范实验教学过程和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从历年来的应用实践,阐述信息化手段在实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经验,分析当前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认识催化裂化外取热器内的传热和流动特性,在1套Ø500 mm×3.0 m、内设9根竖直翅片取热管的大型催化裂化外取热器冷态模型中,采用和工业装置类似的传热机制,测量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外取热器内取热管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床层密度轴、径向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取热管传热系数随表观气速(u)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峰值点出现在0.4 m/s时,这一趋势和床层从鼓泡到湍动的流域转变密切相关,工业设计中可以选用床层的起始湍动速度作为最佳操作气速;由于中心区域气泡和颗粒更为强烈的运动,因此中心处取热管的传热系数显著高于边壁区域取热管的传热系数,和床层中心稀、边壁浓的床层密度径向分布相对应;随着床层高度的不断降低,取热管传热系数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因此改变床层高度可以作为调节外取热器取热负荷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当前石油路线的芳烃生产面临资源短缺、建设难度大、成本高等困难,而丰富的煤炭资源与过剩的甲醇产能为甲醇芳构化提供了低成本原料。目前我国已掌握烷基化、固定床、流化床等多种形式的甲醇芳构化技术,部分技术在甲醇转化率、芳烃产率及对二甲苯选择性方面已经取得了成果,在研究与工业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分别对具有代表性的甲醇芳构化技术进行了概述,对各自技术的特点及技术先进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对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