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湟水干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分析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可供水量的区别。通过经验估算法、倒算法(Tennant法和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法)、切割法对湟水干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各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较大,以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法计算结果为准,湟水干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8.51亿m^3,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为4.95亿m^3。  相似文献   
2.
本案例采用类比分析法、指标法、定额法、水资源供需平衡法等,结合《大通河水量分配方案》和水资源管理要求以及国内环境水量研究现状,重点分析论证了工程取水方案的合理性,对《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调水总干渠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复核,确定了受水区2015年、2020年、2030年需水量和逐年缺水量;建立了取水河段可供水量、可调水量计算概念模型,运用Tennant法、区域最大取水能力阈值法、径流调节计算方法确定了取水河段可供水量、可调水量以及各水平年的调水量及其过程和供水保证程度,分析了取水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总结了同类建设项目进行水资源论证的关键思路、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相关法规和黄河水量调度实践的分析,探讨了开展黄河下游水量稀释调度的必要性、可行性,阐述了水量稀释调度的定位、适用范围、时空范围及条件,分析了现状监测能力和存在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应在水量稀释调度的能力、运行机制、会商制度及信息共享机制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4.
李锐  孙照东  史瑞兰 《人民黄河》2012,(1):78-79,91
采用1992年7月—2008年2月黄河干流潼关、三门峡、小浪底等水质监测断面氨氮逐月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潼关、三门峡、小浪底的氨氮年通量、年平均浓度变化情况,并结合潼关自动站与花园口自动站氨氮监测数据以及断面过水流量历史记录,研究了小浪底水库对氨氮的水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行后,就氨氮指标而言,小浪底坝下断面水质达标率大幅提高;从氨氮浓度波峰出现时间来看,小浪底断面氨氮浓度变化比潼关、三门峡断面滞后,滞后时间为30~60 d;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越大,有效库容越小,水库对氨氮的稀释作用越小,氨氮波峰滞后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论证总体框架及内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局限性,认为应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水资源论证应关注的主要问题:规划范围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节水潜力是否能够支撑规划实施;规划应符合国家方针、相关产业政策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目标;各类规划之间是否存在用水竞争问题,是否协调发展;规划中各个方案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进行优化配置;规划实施后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规划是否考虑到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补偿。提出了规划水资源论证的框架与内容。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沉降物含量较高水体的监测和研究数据可比性差的问题,对质量保证,水质样品的采集,保存,处理,分析测试技术,沉降物质量评价,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的科研成果以及一些现行办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如下建议:深入开展对痕量和超痕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研究和监测,对采样分析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及采取对部分水质参数进行水相、悬浮物相分别测定和适宜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情况和水体污染现状,分析了入黄污染物限排及排污口设置论证的相关要求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应实行水功能区动态管理、二级区污染物限排总量分配、建立排污权分配与交易制度、制定入河排污口设置综合规划以及设置论证技术规范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RVA法的大通河可外调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RAV法建立了引水枢纽调度运用模型,以维持引水枢纽以下河道生态完整性为水资源管理目标,估算了大通河的可外调水量.结果表明:大通河上游多年平均调水量(含流域内耗水量)以不超过3.69亿m3为宜,占尕大滩断面多年平均来水量的23.4%;现状条件下,总干渠多年平均调水量可以达到尕大滩断面多年平均来水量的17.97%.调水量的确定,还需考虑国家政策、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曾分别于 1986年和 1989年获得国家环评 (综合 )证书和国家甲级环评证书 ,并于 1999年 7月2 6日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一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 (甲级 )》。2 0 0 1年 11月 2 6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其换发了新的证书 ,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依据国务院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三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晌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 ,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可以按照新的评价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 (环境要素 :地表水、地下水、气、声、固体废物、生态、水土…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频率分析法、流量历时曲线法、水位历时曲线法计算了黄河部分水文站10、5、2年最小1、7、30日平均流量和最枯月平均流量、流量历时枯水径流特征值,以及小浪底水库水位历时枯水径流特征值.并将这些枯水径流特征值应用于黄河流域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进行环境水量设定、取水保证程度分析、蓄水池容积的设计,以及取(退)水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