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39篇
化学工业   11篇
轻工业   16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讨论了纳米TiO2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能,对不同制备纳米TiO2的工艺路线进行了阐述和比较。同时对纳米 TiO2的表面处理技术和效果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使用3C型异型多孔喷丝板纺制高性能聚砜中空纤维复合膜基膜,并探讨纺丝液组成和纺丝工艺对基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异形板纺丝,对影响纺丝液粘度的料液温度、聚砜及成孔添加剂的浓度要求较高;实验中得到聚砜质量分数为30%、凝固浴温度为50℃、成孔添加剂聚乙二醇-20000质量分数为11%时,所得基膜的纯水通量最高,达到120 L(/m·2h).  相似文献   
3.
针对湿法纺丝制备的碳黑/聚氨酯导电纤维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比较低的问题,采用低毒、高效交联剂——乙二胺对其进行交联处理.结果表明:乙二胺能够使聚氨酯/碳黑导电纤维发生交联反应,而且纤维在相对紧张状态下进行交联,断裂强度更大;在50℃以下,聚氨酯/碳黑导电纤维的断裂强度随交联温度的升高、交联时间的延长及乙二胺质量分数的提高而从0.432 cN/dtex增加到0.692 cN/dtex,弹性回复率可以从85.5%提高到97.5%.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过程对锦纶6帘子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锦纶6帘子线易收缩、强度低等性能方面的不足,对其戍品纤维再次进行热处理试验,以研究纤维收缩机理和规律,进而明确工艺调整方向.研究认为,热处理温度、时间、张力是其收缩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也依赖于纤维解取向程度和结晶度的大小.根据这种设想,在实验室中已获得了收缩率小于4%、强度为7.3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2%的锦纶6帘子线。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共混物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丙烯酸/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与聚乙烯醇共混后经热交联处理得到吸水性较好的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共混树脂,利用傅立叶红外光透射谱图(FT-IR)、热重谱图(TG-DTA)和动态力学分析温度谱图(DMA)详细分析了树脂的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物大分子间形成了有效的化学交联点且二元共聚物与聚乙烯醇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碳黑/聚酯复合纤维中导电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碳黑为导电介质,以PET为基体,用共混方法纺出共混导电纤维.研究表明,提高碳黑的分散性能提高共混体系的可纺性和导电性;并随着碳黑含量的增加,导电性提高;当碳黑含量达22%时,电阻为10^5Ω/cm,但可纺性和机械性能变差,此时,只适合于用作复合纤维的导电组分。  相似文献   
7.
UHMWPE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其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论述了UHMWPE纤维在国内外的研制、开发情况,叙述了对该类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的几种主要方法,并介绍了该类纤维的几种增强复合材料。认为随着茂金属催化剂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将有望生产出强度和模量等综合性能更高的纤维。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分子膜从混合物中分离浓缩某一特定成分的技术,由于节省了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离子交换膜、反渗透膜、超滤膜等已完全进入了实用化阶段,用途日益广泛。近年来,有许多人把这种技术应用于气体分离,也有部分达到了实用化。把空气中  相似文献   
9.
应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对腈纶进行碱性水解处理,研制出高吸水纤维,并测试分析了纤维的吸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碱性水解处理的主次因素为:温度-时间-浓度。纤维吸水性最佳的水平条件分别为:水解温度为95℃,处理时间为60min,碱液浓度为10%。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结合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现实,提出高等院校必需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改革,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