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6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0篇
能源动力   7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吕爽  王快社  张兵  尹娟 《热加工工艺》2007,36(22):48-51
采用累积叠轧焊方法在室温下对1060纯铝进行剧烈塑性变形,并分析1060纯铝变形前后内部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累积叠轧道次的增加,层界面复合越来越紧密,5道次后出现母材基体的相互渗透;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伸长率在1道次时急剧下降,然后基本保持不变;晶粒尺寸急剧细化,等效真应变为6.4的条件下得到了平均晶粒尺寸为400nm的超细晶组织。  相似文献   
2.
如今大家都习惯用“充电”这个词来代替学习和培训。在激烈的竞争中,每个人都要不停地进行自我增值,一旦停滞不前,兢会如周损耗的电池一般,不要说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薪酬了,  相似文献   
3.
依据六盘山盆地露头和钻测井资料,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的多种分析方法,对六盘山盆地乃家河—马东山烃源岩进行分析评价,分析表明:乃家河组烃源岩有机含量为0.43%~3.18%,平均值为1.76%,有机质类型以偏腐泥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0.52%~0.67%,平均值为0.60%,马东山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为0.73%~3.65%平均值为1.69%,有机质类型以偏腐植型为主,晶质体反射率Ro为0.64%~0.75%,平均值为0.69%.对比可知,马东山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富,热演化程度好于乃家河组,但同质类型没有乃家河组好.六盘山具有两套生储组合,白垩系李洼峡组发现不同级别油气显示,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4.
自搅拌摩擦焊发明以来,对多种不同材料的搅拌摩擦焊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对搅拌摩擦焊工艺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简要叙述了搅拌摩擦焊数值模拟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温度场、流场和组织性能)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通过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为9.0~9.5,制得高纯度的磷酸铵镁(MAP);利用XRD、SEM、TGA-DTA及FT-IR等技术,研究MAP的热分解行为及热解产物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H值为9.0~9.5的条件下可制得高纯度的MAP。将MAP在100~120°C下热解120 min,可将氨及水脱除,热解固体产物粒径变小,结晶度降低,对氨氮的吸附量达72.5 mg/g,对起始浓度为800 mg/L溶液的氨氮去除率达95%以上。吸附氨氮后,其XRD谱中主要出现MAP的特征衍射峰。循环使用结果表明,将MAP在100~120°C条件下发生热解,热解固体产物可循环用于氨氮的处理药剂。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垂直走向的基底断层对类似位于望加锡海峡的倒转裂谷系的影响,而采用了模拟模型加以研究。为使侧向偏移断陷盆地能在先存基底断层的两盘形成,建立了由砂、硅质油灰、硅质塑性混合物组成的多层模型。包含一系列向下连通基底断层的雁行正断层的转换带在拉张阶段得以形成。以连接侧向偏移断陷盆地。其后该模型的斜向倒转引发了一个这样的总体发展进程:先开始是形成一个宽阔的褶皱,接着是与裂谷断层活化相关的小规模倒转背斜的发育,到形成逆断层,最终形成与走向垂直的扭断层。因为各组成断层的方向(向缩短方向倾斜)和它们与下面基底断层的连通,裂谷断层的活化和扭断层的发育在转换带就显得尤为突出。沉积岩内部外加一个滑脱层(它代表出现在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望加锡三角洲沉积附近的一厚层超压页岩),使得重力塌陷和张性断裂发生在构造隆起上。垂直走向的基底断层再次成为倒转构造的场所,在后一种情况中它们位于滑脱层的上面和下面,从而可能已经影响了该地区的石油分布。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滴滤塔内描述宏观动力学,建立塔内甲硫醚的浓度分布和降解理论模型,结合实验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得到K_m=18.7 g·m~(-3),ν_(max)=112.1 g·m~(-3)·h~(-1)。当进气浓度为10~100 g·m~(-3)时,随进气浓度的增加出气浓度逐渐增加,甲硫醚去除率逐渐下降,随着填料高度的增加,气体浓度不断减小,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差值增加。在进气流量为1~15 L·min~(-1)时,随进气流量的增加,甲硫醚的去除率降低,实验与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进气流量增加两者误差在5%内波动。  相似文献   
8.
燃用超低热值燃料的燃气轮机及其热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基于催化燃烧方式利用超低热值燃料的方法,介绍超低热值燃料催化燃烧燃气轮机的结构组成和原理并分析技术关键点,实验验证超低热值燃料稳定催化燃烧的可行性;并以百千瓦级功率为例进行燃气轮机热力循环计算和分析,验证燃用超低热值燃料燃气轮机装置可以实现,且可以发出有效功,为燃用超低热值燃料燃气轮机系统的研制开发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超低热值燃气(ULHVF)种类繁多,总量非常巨大。ULHVF甲烷浓度1%~5%,很难点火燃烧,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催化燃烧是处理ULHVF最有效的燃烧方法。对催化燃烧机理及其燃气轮机催化燃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燃气轮机催化燃烧和燃气轮机贫燃催化燃烧的技术关键点,介绍了燃气轮机贫燃催化燃烧系统、部件工作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燃气轮机催化燃烧、燃气轮机贫燃催化燃烧的不足以及解决方案,提出了后续工作的发展方向。燃气轮机贫燃催化燃烧的研究进展包括:贫燃催化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系统中叶轮机械部件的设计及性能分析;催化燃烧对系统特性影响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洪俊明  尹娟 《化工进展》2011,30(5):1130-1134
采用孔径为37 μm涤纶滤布作为分离介质构成一体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溶解氧(DO)对反应器处理效果和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并研究了膜污染的特性。结果表明,当DO>0.5 mg/L时,溶解氧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出水COD浓度为16.67 mg/L;氨氮、硝氮和总氮的浓度受DO影响较大,DO浓度在3.0~3.5 mg/L时,出水氨氮浓度最低,总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当DO>2.0 mg/L时,EPS浓度不受DO的影响,反应器中EPS浓度在20 mg/gMLSS,并且多糖浓度大于蛋白质浓度。在DMBR工艺中,滤布本身的阻力为2×106 m-1,动态膜形成的阻力为4.32×107 m-1,后者是总膜阻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在进水流量为3.0 L/h时,反应器膜通量为25 L/(m2·h),反冲洗周期为33 d,反冲洗后膜通量恢复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