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6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解决目前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化学信息类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与上机教学分离,学生学习与知识掌握脱节等问题,对现有研究生化学信息基础课程进行改革。通过小班特色教学,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提高研究生文献信息获取能力和软件使用熟练程度,为培养具备在大数据背景下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研究生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确定度评定中离群值的检验及计算机编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不确定度评定中的离群值检验问题。采用Grubbs准则和Dixon准则联用的方法进行离群值检验 ,并编制成计算机程序以利于使用。运用该方法对实际数据进行检验 ,能很好地剔除数据中的离群值。发现实际应用中Dixon准则优于Grubbs准则 ,并对其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乙醇体系中构建三元配合物的镝荧光探针,并利用盐酸四环素(TC)对镝荧光探针具有荧光猝灭作用,提出了一种检测牛奶中四环素残留的新方法。首先确定体系的激发波长为305nm,发射波长为574nm。在配比、加料顺序、时间等方面对镝荧光探针进行了条件优化,确定了镝离子(Dy3+)、磺基水杨酸(SSA)、三正辛基氧化磷(TOPO)的最佳配比为1∶2∶0.1和30min最佳检测时间。其次建立了检测盐酸四环素的线性曲线,并获得检测范围为10-6~2×10-5 mol/L。最后,利用此荧光探针对处理的牛奶样品进行加样回收检测,回收率在96.9%~104.4%。实验证明建立的方法科学可行,对盐酸四环素具有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浅析预实验与实验教学质量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理论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它是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实验教学质量,本文组建了由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的实验课程教学组,确立了严格的集体备课和预实验制度,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共同研讨实验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以聚乙烯醇为还原剂(PVA),聚乙二醇(PEG)为稳定剂,采用微波法制备了黄色、球形的银纳米粒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同步光散射光谱研究了其最佳制备条件。同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光子相关纳米激光粒度分析,对制备的银纳米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银纳米粒子在415nm处存在最大吸收峰,在470nm处存在最强的共振散射峰;其平均粒径为14±5nm,分散性和稳定性较好。该法简单、快捷,为银纳米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镥等三种稀土离子与铽-乙酰水杨酸配合物产生的共发荧光效应,最佳条件下,Lu^3+、Gd^3+、Y^3+的存在可使铽-乙酰水杨酸复合物的荧光分别增强108,58和73倍,讨论了共发光体系的形成条件和荧光特性,利用Tb-Lu乙酰水杨酸-乙二胺四乙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分析了合成稀土样品和包头稀土标准氧化物中的铽,结果满意,加标回收率为90.5-105.6%,并对共发光的机理和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7.
光催化还原CO2过程中,能带隙小的材料具备优良的可见光吸收性能,但吸收的可见光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地被光催化还原作用所利用,这与催化剂能带位置有着直接关系,改变材料的能带结构对调节材料的氧化还原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光催化还原CO2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半导体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2的基本过程及催化剂价带、导带位置的决定性作用,简述了当今光催化还原CO2过程中存在的催化剂价带、导带不匹配问题,并从特定晶面生长、材料复合、形成p-n结、第一性原理等方面综述了如何利用能带匹配理论来提高光催化还原CO2效率,为光催化还原CO2的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老姜和鲜姜的成分差异及功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老姜和鲜姜超临界CO2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老姜及鲜姜姜油树脂的提取率分别为5.15%±0.12%和4.67%±0.15%,两者所含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主要为α-姜烯、β-倍半水芹烯、β-没药烯、α-法尼烯、α-姜黄烯、6-姜酚、6-姜烯酚及分解物姜油酮等,但相对含量差异显著。在呈香性萜类化合物中,老姜中1,8-桉树脑、β-香芧醛、柠檬醛、香叶醇、乙酸香叶酯及α-姜烯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显著低于鲜姜,且γ-芹子烯和大香叶烯D仅在鲜姜中检测出,而老姜中α-姜黄烯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鲜姜。老姜中姜辣素类化合物总的相对含量比鲜姜高7.86%,特别是6-姜烯酚和10-姜烯酚的相对含量分别比鲜姜高15.49%和30.51%。  相似文献   
9.
选择荧光效应强的稀土铽(Tb)元素并以N,N,N-三(2-甲基苯并咪唑)胺(NTB)作为第一配体,在乙醇溶液体系中通过荧光强度试验选择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为表面活性剂,邻菲啰啉(phen)为协配体,并同时探索了各组分配比对配合物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得出Tb,NTB,CTMAB与phen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1∶2∶0.5∶6。将制得的荧光性能良好的配合物体系与PVC粉掺杂,获得了可将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的薄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