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0篇
轻工业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金影  吕思敏  崔燎  吴铁 《广东化工》2016,(14):214-215
建立了香烟烟雾中辅酶Q10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香烟置于水烟斗的烟锅中,点燃香烟,烟雾经无水乙醇吸收,吸收液经过滤并旋蒸后,以无水乙醇稀释定容。采用甲醇∶乙醇=50∶50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 m L/min,进样量10μL,波长275 nm对标准品以及香烟烟雾中的辅酶Q10进行了测定。辅酶Q10在4.44~71.12μg/m L之间方法线性范围良好,对浓度为71.12μg/m L的辅酶Q10标准品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4%。采用本方法测得香烟烟雾中辅酶Q10为131.6±50.9μg/支。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作为烟丝尼古丁的萃取溶剂和烟气尼古丁的吸收溶剂,高效液相色谱中尼古丁分离的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 KH_2PO_4=10:90(含0.05%三乙胺,磷酸调节pH至3.2),柱温30℃,流速0.7 mL/min,进样量10μL,DAD检测器波长260 nm。测定了三种不同品牌香烟的烟丝和主流烟气水溶液中的尼古丁,烟丝中尼古丁含量为11.69~15.47 mg/g,主流烟雾中尼古丁含量为0.078~0.110 mg/支。研究结果对于环境保护以及开发相应的戒烟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红曲菌丝体中辅酶Q10的含量。采用超声破碎细胞方法提取红曲菌丝体中辅酶Q10,色谱柱为Eclipse Pius C18(4.6*250 mm,5?m),流动相为甲醇∶无水乙醇=(V∶V)50∶50;流量为1 m L/min;进样体积为10μL;检测波长为275 nm;柱温为30℃。辅酶Q10在4.4453125~71.125?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8.7180X-4.7213,R2=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6.29%,RSD为2.41%。该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可用于红曲菌丝体中辅酶Q10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从广东湛江市场收集到6种鳞鲀亚目鱼:丝背细鳞鲀、圆斑疣鳞鲀、双棘三刺鲀、中华单角鲀、黄鳍马面鲀、单角革鲀,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组织中的水分和粗脂肪,经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肌肉中的24种脂肪酸组分,分析和比较了其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结果显示,6种鳞鲀亚目的鱼体含水量67.2%~72.9%,粗脂肪占干重1.05%~1.42%,肌肉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4.21%~43.4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1.84%~19.4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4.39%~48.86%。6种鳞鲀亚目鱼有较高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ω-3系脂肪酸高于ω-6系脂肪酸,ω-3/ω-6为1.0~4.7,具有较高的脂肪酸营养价值,其中圆斑疣鳞鲀和黄鳍马面鲀的ω-3/ω-6分别为3.3和4.7。6种鳞鲀亚目鱼均具有较高的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为17.20%~37.49%,按鱼中肌肉的EPA+DHA含量,黄鳍马面鲀(37.49%)>圆斑疣鳞鲀(30.29%)>中华单角鲀(25.73%)>丝背细鳞鲀(23.82%)>双棘三刺鲀(18.82%)>单角革鲀(17.20%),其中黄鳍马面鲀EPA+DHA高达37.49%±2.67%,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罗红梅  崔燎  吴铁 《金属学报》2005,10(6):670-673
目的: 观察D-半乳糖对雄性大鼠腰椎骨密度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方法: 12 只6 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 组, 对照组和D-半乳糖组, 每组6只。对照组每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D-半乳糖组皮下注射5 %的D-半乳糖, 剂量为100 mg·kg-1, 连续给药3 个月后, 心脏取血处死大鼠, 取出第4 腰椎, 放入福尔马林中固定;同时取出睾丸, 放入固定液中固定。取出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 离心获取血清, 放入-70 ℃ 冰箱中冷冻保存备用。第4 腰椎经梯度脱水后, 塑料包埋、切片, 用图象分析仪上进行骨量分析。睾丸制作普通石蜡切片, 光镜下观察。冷冻血清, 解冻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素(LH) 含量。结果: D-半乳糖组大鼠腰椎骨出现骨质疏松。与对照组相比, D-半乳糖组血清睾酮含量明显降低, 而黄体生成素无明显变化, 睾丸切片呈现老化表现, 但黄体生成素无明显变化。结论: D-半乳糖会导致雄性大鼠骨质疏松, 其原因可能是影响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 导致血清睾酮含量降低, 最终引起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许碧连  吴铁  崔燎  刘钰瑜  邹丽宜 《金属学报》2005,10(9):1059-1064
目的: 观察淫羊藿总黄酮(EF) 对去卵巢大鼠骨骼的影响。方法: 4.5 月龄雌性SD 大鼠40 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己烯雌酚(DES) 组和淫羊藿总黄酮组。己烯雌酚组和淫羊藿总黄酮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去除术后, 分别灌喂DES 22.5μg·kg-1·d-1、EF 300 mg·kg-1·d-1, 持续90 d。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方法测量胫骨上段和第5 腰椎松质骨及胫骨中段皮质骨的动态参数和静态参数, 同时测量股骨钙、磷及羟脯氨酸含量, 测量子宫湿重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淫羊藿总黄酮可使去卵巢大鼠股骨钙、磷含量增加, 胫骨上段的骨量有增加的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腰椎和胫骨中段皮质骨的变化均不明显, 子宫湿重及子宫内膜厚度也无明显变化。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能有效预防去卵巢大鼠的股骨丢失, 但不能有效预防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的丢失, 对子宫没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7.
邹丽宜  吴铁  崔燎 《金属学报》2004,9(5):581-584
目的 探讨长期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大鼠所致的脑损害特点, 并观察丹芪水提液对其防治作用。 方法 SD 大鼠予泼尼松2.7 mg·kg-1灌胃, 每日1 次, 连续12 周, 同时用丹芪水提液高、中、低3种剂量(2.5, 5.0, 10.0 g·kg-1 ·d-1) 进行治疗。测试大鼠迷宫记忆力, 检测脑匀浆与神经活动有关的酶含量并对脑组织的形态进行计量学分析。 结果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 大鼠迷宫正确率明显下降;脑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含量降低而单胺氧化酶(MAO) 含量增高(P <0.05);海马神经元出现明显的变性坏死, 皮层结构紊乱;丹芪水提液3 组均可有效预防泼尼松所致的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 明显减少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所造成的不良反应。 结论 长期应用泼尼松可对大鼠造成脑损害, 丹芪水提液对其有较好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许碧连  崔燎  吴铁  刘瑜钰  邹丽宜 《金属学报》2005,10(11):1275-1278
目的: 运用T型关联度分析,探讨去卵巢大鼠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与骨矿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10.5月龄未交配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10.5月龄基础对照组(Basal);13月龄假手术组(Sham-1);13月龄去卵巢10周组(OVX-1);16月龄假手术组(Sham-2);16月龄去卵巢22周组(OVX-2)。所有大鼠灌喂生理盐水5ml·kg-1·d-1。实验终止时取第4腰椎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第5腰椎进行骨矿物质含量测定,通过T型关联度计算,分析骨矿含量对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各参数的影响。结果: 去卵巢大鼠腰椎骨矿含量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成正相关,而与动态参数(骨转换率)成负相关,其中骨钙、骨磷的含量对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较大。结论: T型关联度分析可客观地、公正地评价去卵巢大鼠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与骨矿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晓青  崔燎  吴铁  王永东 《金属学报》2005,10(2):184-186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正常大鼠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变化, 为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提供对照依据。方法:4.5 月龄SD 雌性大鼠, 按体重随机分组, 在实验的d 0(4.5 月龄)、d 30 (5.5 月龄)、d 75 (7 月龄)、d 140 (10 月龄) 杀死大鼠取材, 采用体内双荧光标记法, 胫骨上段硬组织包埋切片及松质骨形态计量学分析, 观察不同月龄段大鼠的骨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大鼠4.5~10 月龄, 骨量有一缓慢上升后下降的过程, 但变化辐度不大(P>0.05), 骨量相对稳定, 骨形成和骨吸收有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P<0.05) 。结论:4.5~10 月龄的SD 雌性大鼠体重和骨计量学参数变化正常, 选择该月龄段大鼠做模型, 研究药物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在秋冬季收集来源于湛江海域的斑鱵、南洋鱵、杜氏下鱵、缘下鱵、瓜氏下鱵、叉尾鹤鱵、尖嘴圆尾鹤鱵、尾斑圆尾鹤鱵8种颌针鱼,测定了其肌肉中的水分与粗脂肪含量,并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脂肪酸组分。结果显示,8种颌针鱼肌肉含水量66.7%~73.2%,粗脂肪占干重2.04%~2.78%,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32.10%~42.97%,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11.99%~35.5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29.37%~43.92%。8种颌针鱼的n-3系脂肪酸(21.19%~38.98%)和n-6系脂肪酸(5.44%~18.24%)均有较高含量,其中瓜氏下鱵H.quoyi和叉尾鹤鱵T.acus EPA+DHA+DPA含量分别为35.55%和33.31%,有较高脂肪酸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杜氏下鱵和叉尾鹤鱵有较高的DPA含量,达8.43%和7.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