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19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开磷集团马路坪矿采用分段空场法嗣后充填法开采,为确保矿区在施工期及运营期的安全性,对采场顶板中部部位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支护。通过采场支护前后的位移与变形特征、最大主应力分布特征、塑性区分布特征对比分析结果,分析了采场的稳定性,验证了支护方式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高海拔铅锌矿在开采中存在的采场生产能力小、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采场矿石搬运困难、矿石贫损率大、安全条件差等问题,采用C++语言构建了基于未确知理论的采矿方案优选综合评价体系,对5种采矿方法进行了优选,最终确定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法作为该矿急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的首选方案。根据该采矿方法的采场结构参数、采准切割工程和回采工艺,开展了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采矿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现了安全、高效、低成本开采,能较好地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矿山开采,可为同类矿山的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开磷集团马路坪矿采用分段空场法嗣后充填法开采,为确保矿区在施工期及运营期的安全性,对采场顶板中部部位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支护。通过采场支护前后的位移与变形特征、最大主应力分布特征、塑性区分布特征对比分析结果,分析了采场的稳定性,验证了支护方式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某铜矿床赋存于厚大断层破碎带,致使部分采场上盘塌落,出矿及采场三柱回收极为困难。针对典型的213采场提出了上盘注浆浅孔留矿法方案,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难题,为该矿其他类似采场或后续采矿碰到的类似难题,提供了成功的实践范例,也为类似矿山开采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5.
根据矿山开采技术条件,通过比较,研究选择了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法作为复杂多变矿体的开采方法,并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法采场生产能力为518t/d,损失率为16.6%,直接采矿成本比原留矿法降低了12.6元/t;同时,利用尾砂充填采空区,确保了采场稳定性,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为矿山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郑敏昌  廖九波 《采矿技术》2011,11(3):106-108
简述了定向爆破筑坝在大石板沟尾矿库的成功实践,采取了准确定向抛掷、防止导硐冲炮、减少爆破振动、控制爆堆形状、降低炸药单耗、节省工程成本等一系列科学、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为其它同类型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利用神经网络极强的非线性动态处理能力,对开磷集团用沙坝矿中深孔爆破块度进行预测.选取岩体特性、炸药性能、爆破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平均块度和大块率作为输出层,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块度预测.对比神经网络预测和工业试验所得的数据,表明神经网络预测爆破块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对于优化中深孔爆破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贵州开磷矿业公司用沙坝矿主体为缓倾斜矿体,采用机械化盘区分段充填采矿法开采,通过研究采场跨度与顶板稳定性之间关系确保了作业人员安全和稳定生产.建立合理矿山开采力学模型后,对不同跨度采场在未支护方案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采场整体位移变化基本服从近对称分布;靠近开挖边界处围岩位移最大,距开挖边界越远,围岩位移越小,且移动方向均指向采空区;采场跨度在20m以内,采场顶板不发生破坏;当超过25m以上时,采场顶板出现较大拉应力,顶板开始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9.
管缝式锚杆能较好地锚固岩石,因此在采矿业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对用沙坝破碎矿岩采场顶板进行管缝式锚杆支护试验,证明管缝式锚杆支护相对于传统支护方式及其他类型锚杆支护有较大优势,是一种支护及时、经济有效的新型锚杆支护形式,是支护改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荡坪钨业传统采矿工艺生产能力低、劳动效率低、安全条件差、劳动强度高等问题,为寻求适合急倾斜中厚矿体安全高效回采的方法,在大直径深孔采矿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中直径深孔采矿工艺,并选择复杂条件下的代表性矿块开展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分段空场法相比,中直径深孔阶段空场采矿法矿块生产能力翻番、采矿成本下降15.47%、炸药单耗降低11.76%、损失率降低了9.9个百分点,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中小型矿山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