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3篇
水利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管网工程为某水泥厂(Φ4.3m×60m回转窑)系统工程的一个子项工程,管线长10km,且处于云贵高原山区,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勘查情况、施工说明和工程预算,可以确定该工程的施工要求较高,时间紧,任务重。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带钢生产中,为保证轧制精度、提高轧速,迅速消除厚度的不均匀性,快速高精度调整辊缝,广泛采用厚度自动控制技术即“AGC”。 我国自行设计与制造的本钢1700连轧机,针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曾于1987年进行了三项改造,其中精轧机组压下装置采用了“AGC”技术,提高了带钢的产量和质量,但发现压下减速机在带钢压下时产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半导体整流器——盒形硒整流堆最近在上海无线电十四厂试制成功。盒形硒整流堆具有许多优点,在电信仪器设备中或者在电视机、录音机、收音机中都已大量采用。  相似文献   
4.
以某陶瓷企业单套喷雾干燥生产工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烟气余热分层级利用、阻止"湿烟羽"产生措施、湿法脱硫最佳操作温度的基础上,设计出烟气余热利用和除"湿烟羽"一体化技术方案.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喷雾干燥工序进行模拟,并与实际生产工况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一体化技术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产品产量14066 kg/h的生产规模下,一体化技术方案相比于原工艺流程,综合能耗降低12.26%,包括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96%,以及回收的热量约等于消耗燃料热量的10%;节约水量1210.4 kg/h,节水率38.4%;废气排放温度由51.9℃升温至80℃,相对湿度由98%降低至18.6%,解决了"湿烟羽"现象;节能环保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其勇  李茂国  张树荣 《砖瓦》2020,(5):102-103
主要通过正交试验对碳纤维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透水系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选取了水灰比、碳纤维体积率、孔隙率作为主要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经过对碳纤维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透水性能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认为当水灰比为0.25、孔隙率为15%、碳纤维体积率为1.5%时透水混凝土的各项指标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6.
1工程概况黄金坪水电站系大渡河干流水电规划"三库22级"的第11级电站,是以发电为主的大(Ⅱ)型工程。坝址位于大渡河上游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境内,电站总装机容量850 MW。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系统性开展装备腐蚀控制再制造的思路。通过装备腐蚀环境分析和腐蚀控制系统规划,建立了装备腐蚀控制设计与评价综合系统。使得沿海装备的腐蚀控制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更科学、更可靠、更经济。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探讨原料的掺入量、原料的粒度和烧结过程中升温速率对陶粒性能--筒压强度、堆积密度和吸水率的影响。以金尾矿、粉煤灰和煤粉为原料烧制陶粒。结果发现在原料粉煤灰、煤粉与水的质量比为35∶5∶30的情况下,金尾矿掺入量的质量比为65时,陶粒筒压强度最大;在金尾矿、煤粉与水的质量比为65∶5∶30的情况下,粉煤灰掺入质量比的增加,对陶粒筒压强度、堆积密度影响不显著;原料中的金尾矿粒度越细,陶粒筒压强度越大,堆积密度越小,吸水率越大;在烧结过程中,升温速率的提高,将引起陶粒筒压强度减小,堆积密度减小,吸水率增大。  相似文献   
9.
PID(比例(proportion)、积分(integral)、微分(differential))控制器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由于其操作简单,控制回路较为清晰明了,现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仍然使用极为广泛。常规的工业自控系统中对于压力、温度、液位等参数的控制一般使用的PID控制,由于温度变量具有大滞后、大惯性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重沸器炉温调整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车辆发动机再制造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只处于初级水平,大部分再制造过程停留在传统加工工艺上,生产效率低,特别是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为此,本文以数字化工厂eM-Power为信息平台,构建了车辆发动机数字化再制造的体系结构、工艺流程及工艺规划系统,为车辆发动机数字化再制造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