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5篇
金属工艺   7篇
建筑科学   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以偶联剂活化共混粉煤灰/碳酸钙(PFA/CaCO3)两种填料在生产PVC木塑结皮发泡建筑模板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了共混活化料对PVC木塑结皮发泡复合材料的改性机理,研究了其不同用量的活化料配方对木塑复合材料在加工应用方面及对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活化料填充生产的PVC木塑结皮发泡板材较一种活化料改性效果显著,在物料的塑化性能、相容性、加工稳定性和产品的综合力学性能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最新研发配方和独特的结构设计生产防滑耐磨高强度复合型PVC塑胶跑道。探讨了硅烷偶联剂对粉煤灰(PFA3)表面活化处理及在废旧纸塑混合材料与PVC配方体系共混的改性机理,工艺及制备方法。探讨了复合型PVC塑胶跑道的配方及层面结构设计。结果表明:以最新研发的复合型PVC塑胶跑道配方及结构设计,经挤出、压延生产的PVC塑胶跑道,在物料的塑化性能、加工稳定性及产品的耐磨防滑、抗冲稳定性等性能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张友新 《新型建筑材料》2012,39(1):53-54,57
介绍活化盐泥填充PVC/ACR复合材料在生产异型材中的加工应用情况,探讨了活化盐泥对PVC的稳定机理,通过大量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比和生产工艺.与普通异型材相比,活化盐泥填充PVC/ACR物料的加工稳定性得到改善,型材的表面光洁度和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活化盐泥(SM)对聚氯乙烯(PVC)的稳定机理,并将以SM为填料的PVC用于制造多孔PVC管材,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用的轻质碳酸钙作填料的PVC相比,以SM作填料的PVC制造的多孔管材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同时,还提高了热稳定性,可减少配方中热稳定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5.
塑料中玻隔条异型材的设计探讨新疆昌隆新型建材公司张友新一、前言目前,国内引进和开发了塑料门窗异型材共挤出技术,但其生产的制品下角料不易回收利用,设备投资较大,生产技术含量较高,工艺复杂,在治安防盗安全方面考虑不周,即使考虑了也只能在塑料门窗的外面安装...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新型PVC增韧剂UF-810在填充硬聚氯乙烯管材中的加工应用情况。探讨了UF-810填充PVC复合体系中在混料、挤出加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的工艺要点。结果表明,UF-810填充量为5份时制品的增韧效果最佳。与原配方比较,复合体系的综合物理性能得到改善,融熔温度降低2-3℃.塑化时间缩短,加工流动性和制品的光泽度、柔韧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张友新 《现代塑料》2011,(10):52-52,54
生产软管的主要材料为PE和PP。PE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高的使用温度,加工温度范围比较宽,抗老化性能比较好;而PP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较低的密度(O.830-0.915g/cm3),且价格低廉、纤维强度高、耐磨和耐热,因此采用PE和PP树脂共混生产的软管具有强度高、质轻及成本低的优势。特别是在共混体系中掺入来自废旧塑料的PE、PP树脂,  相似文献   
8.
张友新 《塑料制造》2010,(8):53-54,57
介绍了相容剂改性PE/PP共混物在生产滴灌带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相容剂改性PE/PP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机理,通过大量的实验找到了最佳配比方案。结果表明:以相容剂改性PE/PP共混物生产的滴灌带与普通滴灌带配方对比界面黏结性强,不分层剥离。改善和提高了PE/PP的相容性和产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启动子识别是生物信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根据启动子本身的特点已经有基于信号、内容和CpG岛等多种识别算法。针对基因序列数据数据量大、维数高、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流形结构重建的启动子识别算法,先利用非线性降维方法压缩数据,然后再进行启动子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