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新型脂质体及其与乙肝疫苗结合物的稳定性以及结合物抗病毒作用。方法 通过外观观察、粒径检测及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IgG1和IgG2a的水平考察稳定性;免疫HBV转基因小鼠,检测其血清中HBsAg和抗-HBs的滴度。结果 4℃存放1年,脂质体有少量沉淀产生,粒径变大;而脂质体与乙肝疫苗结合物全部沉淀,粒径变大,但均易摇匀,无结块;结合物4℃存放1年,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IgG1和IgG2a的水平没有下降;HBV转基因小鼠于免疫后2、3、4个月,体内的HBsAg的A值较免疫前有显著下降。抗-HBs在初次免疫2个月后的阳转率为100%。结论 脂质体吸附乙肝疫苗稳定性好,且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联合rmIL-12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联合重组鼠白介素-12(rmIL-12)对免疫小鼠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给药方式、不同剂量的HBsAg联合rmIL-12免疫C57BL/6J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中IFNγ及IL-4的水平。结果HBsAg+rmIL-12高剂量组免疫的C57BL/6J小鼠,其脾淋巴细胞IFNγ水平明显高于BALB/c小鼠;3种不同给药方式均可诱导C57BL/6J小鼠血清和脾细胞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rmIL-12高、中、低剂量组免疫C57BL/6J小鼠血清可诱导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脾细胞IFNγ水平在中、低剂量组均未产生效应,高剂量组明显升高,而对IL-4无明显影响。结论rmIL-12可显著增强HBsAg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并使免疫应答转向Th1型,对于发展治疗性乙肝疫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鼠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rHB)后,脾T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免疫反应。方法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1组小鼠接种5μg佐剂,2、3、4组小鼠分别腹腔接种0·65、1·25和5·0μg的rHB,其中一半小鼠2周后加强免疫1次。分别在初次免疫后4周和加强免疫后2周,分离小鼠脾T淋巴细胞,体外用rHB刺激,检测释放IL-2及IFN-γ的水平。结果单次免疫后和加强免疫后各组IL-2和IFN-γ均显著升高,且有随剂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结论小鼠接种rHB后,脾T淋巴细胞分泌IL-2及IFN-γ显著增加,并与接种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前,苏联铝厂推行电解槽连续加氧化铝,随之电解槽的工艺、电气和热制度都有重大变化。由于连续加料,加工次数显著减少(减少6分之5,或更多一些),槽子长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CHO细胞表达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rhIL-12)的纯化工艺,并检测纯化的rhIL-12的生物活性。方法取高效表达rhIL-12的CHO工程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层析结合硫酸铵沉淀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ELISA法测定目的蛋白的含量,并计算回收率;SDS-PAGE、SEC-HPLC和Westernblot对纯化样品进行鉴定;以PBMCIFNγ诱生法检测纯化rhIL-12的生物活性。结果纯化的rhIL-12的总回收率为56.4%;经SEC-HPLC检测,其纯度达99.2%;SDS-PAGE分析显示,两个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与理论值(40000和35000)相符;Westernblot分析显示,rhIL-12可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rhIL-12诱生IFNγ量与rhIL-12浓度呈典型的S型曲线关系,具有剂量依赖性,其效价为8.3×106IU/mg。结论已建立了CHO细胞表达的rhIL-12纯化工艺,该工艺成本低,操作简便,纯化产物回收率和纯度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7.
新型佐剂及其与重组HBsAg结合物的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正电荷脂质体免疫佐剂,研究其粒径、稳定性,及其与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结合率和结合物的稳定性。方法 合成DC胆固醇(DC-Chol),并采用薄膜法制备脂质体,电镜测其粒径。脂质体与HBsAg混合后高速离心,用 ELISA分别测定游离和结合的 HBsAg含量,计算HBsAg与脂质体的结合率。将 DC-Chol与HBsAg结合物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抗体的滴度。结果 合成DC-Chol的产率为67%,C、H、N含量与理论含量相比,在测量误差范围内。脂质体平均粒径180mm,4℃放置10个月约产生15%的沉淀。结合物明显沉淀,上清清亮,结合率在 98%左右。初次免疫 3周脂质体组的IgG1的 A值是铝佐剂组的 6倍,IgG 2a是 14.9倍。结论本法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小,稳定性好,与HBsAg结合率高,能有效地促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制备新型乙肝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三氯醋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沉淀法测定食蟹猴体内125I-rhIL-12的含量,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采用Na125I标记结合TCA沉淀蛋白的方法测定食蟹猴体内125I-rhIL-12的含量,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及回收率验证;将2μg/kg125I-rhIL-12单剂量皮下注射食蟹猴,分别于注射后4、8、24、32、48、72、96、120、144和168 h收集尿和粪,用建立的方法测定放射性,计算排出放射性占注入放射性的百分比。结果125I-rhIL-12的效价与未标记对照品效价无显著差异;在0.02~200 ng-当量范围内,不同组织/体液中125I-rhIL-12的加入量与总放射性及TCA沉淀放射性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变异系数(CV)多小于20%;125I-rhIL-12原形主要在TCA沉淀部分。125I-rhIL-12经皮下注射食蟹猴后,放射性主要经尿排泄,少量经粪排泄,皮下注射后168 h,可排泄完全。结论125I与rhIL-12在体内结合稳定,TCA沉淀法可用于测定食蟹猴体内125I-rhIL-12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绿脓杆菌及其鞭毛蛋白联合rhIL-12体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rhIL-12作为佐剂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健康人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与绿脓杆菌、鞭毛蛋白、rhIL-12、绿脓杆菌+rhIL-12、鞭毛蛋白+rhIL-12孵育,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含量。结果绿脓杆菌和鞭毛蛋白组只诱导产生低水平的IFNγ,rhIL-12组诱导产生IFNγ的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显著提高;而绿脓杆菌+rhIL-12组、鞭毛蛋白+rhIL-12组诱导产生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绿脓杆菌、鞭毛蛋白和rhIL-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rhIL-12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绿脓杆菌及其鞭毛蛋白联合rhIL-12体外能显著提高健康人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产生IFNγ的水平,增强其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