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敖包塔-葡萄花油田钻遇扶杨油层FⅡ油层组有效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0%~15%之间,平均为12.6%;空气渗透率一般分布在0.1~10×10-3μm2之间,属低孔、特低渗透性储层。通过对选用7项宏观参数与7项微观参数确定储层综合评价参数并建立分类标准,确定出每个评价参数的分级标准,将敖包塔-葡萄花油田FⅡ油层组的储层分为四类,其中Ⅰ类最好,为低渗透储层;Ⅱ类次之,为特低渗透储层;Ⅲ类再次之,为超低渗透储层;Ⅳ类储层最差,为极差储层。依据专家经验及大量反复实验的结果上确定了权重系数,预测了FⅡ油层组的储层有利区带,结果表明敖包塔-葡萄花油田FⅡ油层组以Ⅰ类储层和Ⅱ类储层区为主,其中最有利储层区(Ⅰ类储层区)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研究区北部的葡332~葡54~葡115-51、葡31、葡462、敖10等井区。  相似文献   
2.
3.
4.
切四号构造是昆北断附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已被钻探资料证实,而作为昆北断阶带区域上的主要储层,E1+2地层为辫状河流沉积,岩性主要以砾岩,砾状砂岩和含砾不等粒砂岩以及泥质粉砂岩,从岩心的物性分析来看,该层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并且在该层上断层较发育,储层非均质性较发育,岩性和断层成了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总体上,该层砂泥岩互层发育,上部发育泥岩和砂质泥岩,能很好的作为有效盖层,但该井离生烃凹陷较远,是否具有充足的油源也是该区油气是否成藏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录井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油钻探过程中及时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层最快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本文针对录井现场常用的几条曲线,分析了不同曲线形态所包含的地下信息,总结出一套在现场快速有效分析地层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致密油已成为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在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致密储层分析、源储关系以及单井解剖分析等基础上,对柴西扎哈泉地区新近系致密油成藏条件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扎哈泉地区新近系烃源岩分布范围广,以暗色泥岩和泥灰岩为主,下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于上部,成熟度适中,正处于生油窗内;致密油砂体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隙发育一般,孔隙分布不均匀,连通性中等,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溶蚀微孔,见少量的裂缝;砂岩与烃源岩紧密接触,源储配置关系较好,表现为半深湖相水下扇砂体与相对优质烃源岩交错叠置展布,源储共生、源储一体。勘探实际表明,主力生烃凹陷控制致密油藏的分布,凹陷中心或紧邻的构造斜坡区是致密油发育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32)烃源岩评价标准尚未建立、烃源岩研究程度偏低的问题,通过大量岩心化验分析进行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正构烷烃及类异戊二烯烷烃为代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对干柴沟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进行了烃源岩评价及母质沉积环境探讨。结果表明:依据烃源岩有机质类型、TOC、氯仿沥青“A”含量、游离烃S1指标可确定Ⅰ、Ⅱ、Ⅲ类烃源岩的评价标准;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为藻类等低等水生浮游生物和微生物;有机质类型为Ⅱ1-Ⅰ型;烃源岩成熟度介于低成熟-成熟生烃阶段。该研究对确定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扎哈泉地区油气显示特征在纵横向分布规律性差,本文从扎哈泉上干柴沟组下段油气显示分布差异性入手,着重分析相关储层的特征。认为扎哈泉地区属于自生自储近物源致密性油气藏,在该区需找油气应优先滨浅湖-半深湖相沉积,沉积类型与已发现油气井类似区块进行。  相似文献   
10.
吴起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油气产区,长8段发育多套碎屑岩储层。以吴起油田为例,利用不同井的测井曲线进行储层评价,根据储层物理参数分析和中子-密度交会图法认为储层岩性主要为砂岩。利用净产层厚度、净毛比、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泥质含量、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等参数图评价储层油气潜力。储层物性参数评价结果表明:砂岩有效厚度为5~10m,净毛比0.17~0.75,有效孔隙度为7%~12%,泥质含量在27%~40%,含油饱和度在12%~31%,净产层含油饱和度在95%。砂岩等厚图揭示了油气的空间展布规律,为下一步吴起油田长8段砂岩储层的勘探提供了有效的地质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