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制备鼠抗树鼩CD4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将重组质粒p GEX-5X-1-CD4和pET30a(+)-CD4分别转化感受态E. coli BL21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Glutathione Sepharose 4 Fast Flow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GST-CD4和His-CD4。以His-CD4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杂交瘤技术筛选出能分泌抗树鼩CD4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检测效价,并通过Protein A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鼠抗树鼩CD4单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及FACS法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筛选出3株能稳定分泌抗树鼩CD4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7D2、38E1、39F2,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1∶204 800、1∶204 800、1∶3 200。经HRP标记的38E1单克隆抗体可与树鼩PBMC总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经PECy5. 5标记的38E1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树鼩PBMC。结论成功制备了鼠抗树鼩CD4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对树鼩作为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包络法拟合宽光谱透明薄膜材料光学常数中所遇到的透射率曲线获取和极点值选取问题,本文采用TRIZ理论中的资源分析法和矛盾矩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ZnS为例,为获取透明区透射率曲线,采用分割原理,利用现有测试设备和基底材料,获得全波段透射率曲线,完成ZnS材料光学常数拟合。通过对比带通膜系半宽的实际值与理论值,其误差在5%以下,间接验证了光学常数的准确性,为透明薄膜材料宽光谱光学常数计算提供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 71,EV71)鼠源性中和单克隆抗体。方法以灭活EV71病毒液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抗EV71单克隆抗体;ELISA法检测抗体的特征,获得具有高效结合性的单克隆抗体;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鉴定Protein A纯化的抗体;通过体外和体内中和试验鉴定抗体的中和特性。结果得到3株针对EV71 VP1的高效结合性单克隆抗体15H7、15G7和6G2,且15H7经中和试验证明具有较强的中和活性。结论成功制备了EV71鼠源性中和单克隆抗体,其在小鼠体内能成功地抑制病毒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Vero细胞微载体技术规模化培养轮状病毒。方法利用5 L生物反应器进行Vero细胞的微载体培养,待细胞密度达1.5×106个/ml时,以0.05 MOI接种轮状病毒P[2]G3株,于37℃连续培养6 d后收获病毒,期间每天取样观察细胞病变(CPE),并检测病毒感染性滴度。结果在轮状病毒规模化培养的初期,其病毒滴度逐渐升高,至48 h达到最高。在上清中,病毒的滴度为5.5CCID50/ml;在细胞裂解产物中,病毒的滴度为3.75CCID50/ml。结论Vero细胞微载体规模化培养轮状病毒可提高病毒的滴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P[2]G3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的适应性.方法 轮状病毒P[2]G3株在猴肾细胞MA104上经蚀斑筛选纯化后,得到的克隆以不同MOI接种至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用微量滴定法与蚀斑法平行检测病毒滴度,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的增殖情况,最后进行病毒基因组稳定性检测.结果 经MA104细胞培养的轮状病毒P[2]G3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但病变出现的时间随病毒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延迟,抗原性也逐渐减弱.通过蚀斑筛选纯化得到的克隆病毒,可在KMB17细胞上稳定地增殖.以0.05 MOI病毒量接种可产生稳定的CPE,时间为72~96 h.连续传代至第10代,病毒滴度达105.5PFU/ml,病毒基因组稳定.结论 轮状病毒P[2]G3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表现出毒力及增殖能力的衰退;经蚀斑筛选纯化可获得毒力较强的病毒株,并在KMB17细胞中稳定复制、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P[2]G3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的适应性。方法轮状病毒P[2]G3株在猴肾细胞MA104上经蚀斑筛选纯化后,得到的克隆以不同MOI接种至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用微量滴定法与蚀斑法平行检测病毒滴度,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的增殖情况,最后进行病毒基因组稳定性检测。结果经MA104细胞培养的轮状病毒P[2]G3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但病变出现的时间随病毒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延迟,抗原性也逐渐减弱。通过蚀斑筛选纯化得到的克隆病毒,可在KMB17细胞上稳定地增殖。以0.05MOI病毒量接种可产生稳定的CPE,时间为72~96h。连续传代至第10代,病毒滴度达105.5PFU/ml,病毒基因组稳定。结论轮状病毒P[2]G3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表现出毒力及增殖能力的衰退;经蚀斑筛选纯化可获得毒力较强的病毒株,并在KMB17细胞中稳定复制、增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