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5篇
无线电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优化龙门加工中心功能部件动作时序以提高生产效率,按照功能-运动-动作对龙门加工中心进行结构化分解,根据结构化分解和符号有向图提出了龙门加工中心功能部件动作模型。在模型分析过程中引入甘特图技术,辅助龙门加工中心换头换刀动作的设计工作。采用PMC控制结合宏程序的方法,实现新动作的立卧刀库换刀电气控制,提高了功能部件动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漳卫南运河位于海河流域南部,发源于太行山区,流经晋、冀、豫、鲁边界汇入渤海。中、下游河道70年代进行了治理,防洪标准达到了50年一遇。以中游河道卫运河为例,河床比降1/8 000~1/10 000,河槽深7~9m,底宽90~100m,边坡1:4;大堤顶宽8m,边坡1:3,堤高3~5m,堤高超3.5m的堤段,增加宽度10m的戗台;堤距500~1500m。排涝流量1200m~3/s(平滩),设计流量4 000m~3/s(水位低于设计堤顶2m),校核流量  相似文献   
3.
漳河下游河道水沙运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漳河京广铁路桥以下河段为例,采用一维与二维水沙运动数学模型,对同时具有冲刷基点及丁坝群的河段的水沙运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数学模型中,采用宽顶堰公式模拟基点对水流运动的作用,在数值计算中,采用曲线网格处理丁坝群附近的复杂边界条件,用有限体积法将直角坐标系上的控制方程直接在曲线网格上进行离散求解.利用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所得的水位、河床冲淤变形与实测成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杀蝗绿僵菌与植物源农药混用对亚洲小车蝗的杀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和田间分别测定了植物源农药印楝素和苦参碱与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混用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协同致死作用.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和苦参碱与绿僵菌混合施用时对亚洲小车蝗的防效显著增强,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印楝素和绿僵菌混用与单独施用绿僵菌相比对亚洲小车蝗的LT50缩短了约3.17 d,苦参碱和绿僵菌混用与单独施用绿僵菌相比对亚洲小车蝗的LT50缩短了约1.81 d;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印楝素和苦参碱与绿僵菌混合施用的防效都达到90%以上.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混合施用和单独施用绿僵菌的差异显著.因此,植物源农药与绿僵菌可以结合用于防治亚洲小车蝗.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低质量浓度的联苯菊酯与会龟子绿僵菌对亚洲小车蝗协同致死作用.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联苯菊酯与金龟子绿僵菌混合施用时对亚洲小车蜱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混和施用与单独施用联苯菊酯相比对亚洲小车蝗的LT50值分别缩短了约70.62、24.88、10.85 d;混和施用与单独施用金龟子绿僵菌相比对亚洲小车蝗的LT50值也缩短了3.44、3.1、1.83 d.研究表明混合施用质量浓度为联苯菊酯5 mg/L+金龟子绿僵菌107孢子/mL防效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白僵菌与生物农药混用对亚洲小车蝗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和田间分别测定了印楝素和阿维菌素与白僵菌(Beauveryia bassiana)混用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生物活性。共毒系数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与白僵菌混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而阿维菌素与白僵菌混用具有拮抗作用。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印楝素100 mL/hm2和白僵菌800 mL/hm2的混合液施药后第11 d防效达到88%以上,可以用于防治亚洲小车蝗。  相似文献   
7.
正我公司热电厂共有3台UG130/3.82-M4煤粉锅炉,自1992年投产以来运行近20年,设计的排烟温度为143℃。现3台锅炉的排烟温度平均在170~190℃左右,严重制约了锅炉的经济运行,同时大大增加锅炉燃烧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8.
确定绿僵菌对小翅雏蝗的室内致病力,为在田间利用绿僵菌防治小翅雏蝗奠定基础.在室内用药液浸虫法测定了3株绿僵菌对小翅雏蝗的致病力.绿僵菌的致病力强弱与菌株种类和接种剂量有密切关系.菌株对小翅雏蝗的致病力由强到弱顺序为IPPCAAS2029>M09>M1245.菌株IPPCAAS2029的孢子浓度在1.94x10 9个/mL情况下,对蝗蝻的LT50为4.26 d.绿僵菌对小翅雏蝗种群显著的毒力作用,在防治蝗虫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不同配比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S3与印楝素对草地螟(Loxostege stfcticalis L.)幼虫致病率的增效作用。通过数学模型对复配剂的共毒系数与复配剂中单剂的比例关系进行拟合,获得了最佳理论配比。测试结果表明,白僵菌菌株与印楝素在1:10、1:4、1:2、1:1和5:2配比作用下对草地螟幼虫都有增效作片用,7×10~7孢子/mL白僵菌菌株S3与14 mg/mI。印楝素的最佳理论配比为3 978:l,此时混剂对草地螟幼虫具有最大的共毒系数333.608 3。田间试验亦证明混用能提高药效,具有较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放线菌TL05-22菌株发酵液的抑菌谱及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放线菌TL05-22发酵液的抑菌谱及稳定性。以16种植物病原真菌和6种细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杯碟法测定拮抗放线菌TL05-22发酵液的抑菌谱;以苜蓿尖镰孢根腐病菌为指示菌,杯碟法测定发酵液的传代稳定性、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及紫外线稳定性。[结果]放线菌TL05-22发酵液对16种植物病原真菌和6种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供试真菌以对苜蓿尖镰孢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33.68 mm;供试细菌中以对大白菜软腐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9.12 mm。将发酵液于60~100℃处理30、60 min,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变化;发酵液在pH值6~14时抑菌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在pH<6条件下抑菌活性明显下降;连续培养10代,发酵液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放线菌TL05-22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