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采用一步法合成了端羟基醇酸树脂,给出了其聚氨酯改性的合成工艺,探讨了醇酸树脂的数均分子量,油度对改性后漆膜性能的影响:从漆膜的铅笔硬度、附着力、耐水性、粘度等方面进一步考察了DMPA的用量,-NCO/-OH比值,扩链方式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并得出了最佳的原料配比。  相似文献   
2.
对大豆卵磷脂稳定性检测方法做了初步探究。比较了过氧化值、酸值、卵磷脂含量三种测定方法的优劣,确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卵磷脂含量,来判断大豆卵磷脂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对影响大豆卵磷脂储运环境中的光照、包裹材料、配伍三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避光、干燥、隔绝空气条件下,大豆卵磷脂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3.
吴春姗  马玉龙  高小红  文艳霞 《广州化工》2010,38(12):253-253,296
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是药学工程类的重要课程。如何根据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来组织教学,进行设计,从而培养独立学院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文艳霞  高小红  肖梦媛 《广州化工》2013,(14):218-219,238
将过程管理的理念运用到实验教学中,期望在实验过程中实现关键点的控制。具体来说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实验第一堂课和前面三个实验教学、及时总结和反思、改革考核标准,从而对整个实验进行监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培养独立学院学生有机化学实验独立思维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独立学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根本。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设计预习提问、鼓励学生当老师、重视实验反思等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使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大豆磷脂脂质体,通过包覆钙黄绿素作为指示剂检测脂质体的包封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查溶剂种类、旋蒸温度、溶剂体积、旋蒸时间、磷脂与胆固醇比例等因素对脂质体制备的影响。采用凝胶柱法测定钙黄绿素脂质体的包封率。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选用石油醚(60~90)为溶剂,旋蒸温度35℃,溶解脂质体薄膜本工艺流程简单,绿色环保,对现有的脂质体制备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时加入的有机试剂体积为6 mL,第一次旋蒸时间为60 min,大豆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为8∶5,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达到43. 77%。本工艺流程简单、绿色环保,对现有的脂质体制备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从大豆油脚中提取磷脂和卵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产品性状分析和磷脂产品含量测定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确定粉末磷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脂溶比1∶3,浸提温度45℃左右,浸提时间30 min,浸提3次。通过单因素实验,从粉末磷脂中提取卵磷脂。对卵磷脂的性质、乙醇回收率进行了考察。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脂溶比1∶3,提取2次。本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廉,溶剂回收率高,磷脂和卵磷脂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炮制条件对炒槐米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取生槐米置锅中进行炒制,通过改变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投样量,采用纤维素酶-超声波协同的方法提取其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选出最佳炮制条件。结果表明在炒制温度为140~160℃、炒制时间为10 min、投样量为20 g时为槐米中黄酮含量最高。本实验为槐米炒制条件工业化规范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性醇酸树脂合成及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合成水性醇酸树脂所用的原料(多元醇、多元酸和水性单体等)进行了介绍;讨论了醇酸树脂的水性化的工艺路线和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10.
填料吸收实验是化工原理重要的单元实验之一。鉴于我校填料吸收实验装置的丙酮加料系统存在的可操作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案。对方案一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选型,并比较了两种方案的优缺点。比较认为两种改进方案对丙酮进样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可酌情选择。改进后的装置降低了准备实验的操作难度,避免了空气污染和对实验人员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