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聚合管的内件设计及由温度和真空所引起的聚合管液位波动等方面详细讨论了黑芯切片和凝胶物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前后聚的工艺控制模式、工艺条件的改变以及对工艺路线的改进等方面探讨了预防黑芯切片和凝胶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己内酰胺在预热器中热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春旺 《化工进展》2005,24(1):82-84
通过对己内酰胺聚合装置第一预热器的温度进行调试、控制,并安装第二预热器,考察了己内酰胺热分解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己内酰胺热分解发生在预热器中的开环过程,而不是在前聚合器顶部的开环过程,240℃是己内酰胺热分解的温度临界点,预热器的温度不宜超过230℃,最好设计两个预热器,既可以满足工艺要求,又不至于使己内酰胺热分解。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起始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含水量的圆球状尼龙6切片在不同温度和反应时间下的连续固相缩聚行为.结果说明了起始相对分子质量和温度对尼龙6的固相增黏效果影响很大,和模型得出的结论一致;而不同含水量和反应时间同样也会影响尼龙6切片的固相增黏效果.此外,结果还发现在实际生产中,切片的起始氧化温度远远低于模型推断出的起始氧化温度.实验结果为今后的模型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极有参考意义的数据,同时也为固相缩聚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大型干燥系统的节能改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国内聚合装置所引进的大型干燥系统普遍存在设计上的缺陷:第一风机配备功率过高,电耗过大,干燥氮气在循环过程中吸水能力下降过快,干燥能力不强,热能没有互相交换。针对上述缺陷,对聚合装置原有干燥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包括脱水机的转型、干燥塔分段设计、降低第一风机功率、相互交换氮气热能等,克服了原工艺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LDR工艺锦纶6切片的粒径、萃取水温度、浴比以及浓缩液对民用高速纺切片中可萃取物含量的影响,探讨了锦纶6切片的萃取工艺,并获得优化萃取效果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测定了萃取塔内各段的温度分布及最高允许操作温度,为聚合装置提高切片质量、节能降耗提供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在己内酰胺聚合过程中,三效蒸发工艺对PA6萃取水浓缩液浓度的影响,为蒸发系统节能降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温度和真空度相互制约,温度98~118℃,真空度0.040~0.085 MPa,一效蒸发塔底部物料温度与二效蒸发塔的二次蒸汽温度差为6~8℃,回流水量75~105 L/h,调节浓度梯度,控制蒸汽调节阀开度为55%~80%,可得到己内酰胺质量分数约80%的萃取水浓缩液,且一效蒸发塔出料温度稳定,有利于节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己内酰胺前聚工艺中预热器、前聚反应器温度、回流量及物料液位对前聚和后聚产品质量的影响,找出己内酰胺前聚最佳控制方式和工艺参数:预热器温度最高值为220℃,前聚反应器温度为267-272℃,回流量为90-95 L/h,物料液位为50%。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己内酰胺环状二聚体的形成原因、α晶型和β晶型的外观形貌和结构特征、以及两种晶形在极性溶剂和高温条件下的相互转变行为。系统阐述了环状二聚体的研究历史、指出了相关文献的错误描述,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了环状二聚体在聚合和纺丝过程的形态变化,以及环状二聚体的存在对相应工艺和产品的危害。为聚合和纺丝工艺人员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提供了具有价值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9.
聚酰胺6聚合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聚酰胺6聚合工艺的发展过程,对聚酰胺6过去和现在的聚合工艺在节能降耗等设计方面作了比较,从切粒萃取系统、干燥系统、蒸发蒸馏、浓缩液直接聚合等设计方面提出了一种新概念,并对未来聚酰胺6的聚合工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己内酰胺、ω-氨基己酸、已二酸为原料合成了低相对分子质量(-Mn)PA6;研究了反应时间、己二酸用量对PA6试样-Mn的影响,并对PA6试样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常压250℃条件下,反应时间12 h,己二酸质量分数(相对己内酰胺)为15%,可制备-Mn约2000,相对粘度1.2,端胺基含量小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