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化工专业的特点,主要在教学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实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建设和实践,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高校化工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结合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的实践,探索了课程目标的建立,以及将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运用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与学科竞赛相融合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以期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课程教学的目标达成度。  相似文献   
3.
《化工工艺学》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校材料与化工学院从2010年招生以来一直面向三年级化工专业学生开设。通过教学分析发现,现代化工生产过程,如煤制甲醇、合成氨、烃类裂解等典型的生产工艺流程,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强腐蚀等特点。以及现代化工生产装置大多设备价格昂贵、体积大、能耗高,而学校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即使减小设备规模,仍没有相应的资金购置充足的实训装置,以及没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实训装置,来充分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进一步吸收书本知识,导致许多经典工艺的介绍限于书本,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论文通过虚拟仿真和项目教学方法,对化工工艺学教学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应用范围广,涉及石油、化工、医疗、机械、能源、食品等重要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相当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使得专业服务于社会,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要的过程装备控制和技术人才,本文从理论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两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改革课堂讲授内容及方法,并结合实验实训的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素养、敏锐的创新思维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5.
专业英语与论文写作是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选修课,课程注重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现有三峡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大纲进行分析,本科生的专业英语与论文写作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物理化学》和《化工热力学》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也是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热力学是《物理化学》的核心内容,同时《化工热力学》又添加部分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知识,使得两门课程内容具有部分重叠,文章通过对《物理化学》与《化工热力学》的教学现状、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尝试对传统的《物理化学》与《化工热力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得在有效的时间内,学生更容易学习和掌握,并运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化学化工学科的融合和发展,更多化学人士参与到化工课程建设领域,同时,由于职称评审、业绩考核等原因,相比于纯化工领域,化学更容易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并发表在各类高档次期刊上,使得越来越多的化工人士走上了化学的道路。因此在这个大环境下,化工本身工科影子淡淡远去,但对于化工来学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化工各领域学者纷纷提出新工科概念,以强化化工是工程类科学,要强调其工程性。本论文以加强工科背景,对化工工艺学的教学提出了新一轮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通过吲哚衍生物与1,8-萘内酰亚胺缩合及氟硼化反应,得到meso位无取代和甲基取代的两种配体(Ⅰ、Ⅲ)及两种氟硼二吡咯(BODIPY)染料(Ⅱ、Ⅳ)。其结构和光学性能经NMR、HRMS、单晶、UV-Vis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固体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eso位引入甲基后配体Ⅲ较配体Ⅰ的固体荧光发射峰红移了34 nm。BODIPY染料具有较强的双效荧光(溶液和固体荧光),其中BODIPY染料Ⅳ的溶液和固体荧光量子产率分别高达65.8%和76.3%,其固体荧光量子产率较meso位无取代BODIPY染料Ⅱ(14.6%)提高了4.2倍。BODIPY染料Ⅳ较强的双效发光可归因于其固体堆积方式中无C—H…π作用以及层与层之间存在的“头-尾”π-π堆积。不同于其他提高固态荧光的策略,在母体meso位引入小位阻甲基的策略使BODIPY具有双效红光发射性能,也丰富了双效有机发光材料的种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