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盐壳遮挡型生物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广泛发育第四系生物气藏,已建成目前我国最大的生物气生产基地,但近年来,该区的生物气勘探遇到了"地震真假异常识别、微幅度构造落实、岩性圈闭识别刻画"等诸多难题,成为制约其勘探突破的瓶颈。为此,开展了生物气成藏模式研究,在分析精细构造解释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实验探讨了盐壳的封盖能力、分布范围、形成时间及成因,提出了盐壳遮挡型生物气成藏模式,并结合烃源、储层等条件,预测了盐壳遮挡型生物气藏的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三湖坳陷第四系为滨浅湖相砂泥岩互层,烃源岩及储集条件优越,纵向上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生物气具有持续运移、聚集、散失、再聚集的动态成藏特征;②三湖坳陷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气候变化频繁,形成古湖水盐度分带,南部河流注入端形成淡水区,北部形成卤水区,受蒸发作用的影响,北部潜水不断咸化,在陵间断层东段形成一套分布面积广、厚度稳定、封盖能力强的盐壳;③凹陷中心湖相泥岩生成生物气通过横向及纵向运移至陵间断裂带,遇盐壳有效遮挡聚集成藏。结论认为,三湖坳陷发育优质的烃源岩和储层、强封闭性的有效遮挡层——盐壳,形成良好的生储盖时空配置关系,可形成盐壳遮挡型生物气藏,天然气资源规模大、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西部凹陷东营组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但东营组地层结构和沉积特征复杂,制约了勘探的深入认识,造成东营组勘探停滞不前。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建立东营组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对四级层序沉积特征进行剖析,并进一步分析含油气性。结果表明:东营组受构造运动控制,形成了初陷-水进-萎缩的演化规律,形成5个四级层序边界,可以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东营组整体形成了以河流—三角洲为主的沉积体系,在四级层序格架之下具有沉积体系由多样趋于统一,砂体展布范围由大变小再变至最大的特征;四级层序SQ_1和SQ_2为东营组的主要含油气层系,SQ_1层序和SQ_2层序在西部凹陷南部三角洲相带油气显示最为活跃,为东营组有利的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洼构造带油气来源认识不清、油气输导体系和充注模式研究不清的问题。运用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分析,明确了大洼构造带油气来源和输导体系,建立了大洼构造带油气充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大洼构造带油气来源于清水洼陷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油气主要输导途径为断层,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大洼构造带西部具有断层-裂缝、断层-不整合面和断层-砂体三重输导体系,东部具有断层-裂缝、断层-不整合面双重输导体系。大洼构造带西部具有双源三重输导体系近源充注模式,东部具有单源双重输导体系远源充注模式。不同的充注模式控制了大洼构造带油气分布特征,具有近油源断层处油气富集成藏的规律,大洼构造带东部中生界和太古界近油源断层处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分析油气来源和建立油气充注模式,对该区深化勘探和下步勘探方向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辽河油田大洼地区中生界基性火山岩的形成和分布受构造背景和断裂系统共同控制,呈北薄南厚的分布特征;首次认为水下喷发型玄武质火山角砾岩为基性火山岩良好储层,呈北部尖灭、南–东部相变、整体呈东西向鼻状分布的特征;该区发育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具有断层–不整合面"接力式"立体输导体系,形成整体含油、立体成藏、构造和有效储层控制油气富集的成藏模式,为进一步拓展辽河油田基性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