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0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脱除盐酸巴氯酚中的氯化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氯酚(1)化学名为:β-(对氯苯基)-γ-氨基丁酸,商品名为:力奥来素,系一种作用在GABA受体上的骨骼肌松弛剂,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解痉药之一。国内外多采用盐酸中和水溶液中的巴氯酚钠盐或以氢氧化钠中和盐酸巴氯酚,并调节pH约为7的方法制备,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  相似文献   
2.
VB与MATLAB混合编程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VB(VisualBasic的简称)和MATLAB软件各自的优点,分析了两者混合编程的必要性,介绍了两者接口连接的实现方法,并以实际例子说明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如何实现VB和MATLAB的混合编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使绝缘基材高效、低成本地实现线路的金属化,制备了一种含银的化学镀铜活化浆料,将其涂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上再进行化学镀铜。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SEM)以及结合力、导电性、开路电位-时间曲线测量等分析了活化浆料的分子结构以及化学镀铜过程中试样的表面形貌、性能,并探讨了活化浆料的催化机理等。结果表明:Ag+与聚氨酯树脂主链-NHCOO-基团中的N,O形成配位键;化学镀铜过程先得到离散均匀的铜颗粒,随时间延长最终得到均匀致密的铜层;银含量越大,缓慢生成铜活性中心的诱导时间越短,浆料活性越高;该工艺可得到结合力、导电性良好的电路图案,可在全印制电子技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Matlab软件PDE工具包中椭圆型方程模拟静力压桩挤土产生的应力场,指出挤土应力沿外径向递减;土与桩界面挤土应力随着桩与土体的模量比的减小而减小,随着土体泊松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制备成催化材料,TiO2粉末与镍磷合金共沉积在泡沫镍表面上,并通过光、电催化的方法将3价砷(As(III))氧化为5价砷(As(V))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As(III)吸附在7 h后达到平衡,As(V)吸附在5 h后达到平衡;As(III)和As(V)的吸附动力学与拟2级动力学特征相一致。在光催化、电催化和光电催化3种氧化As(III)的方法中,光电催化的效果最好;当As(III)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 mg/L时,使用光电催化方法的除砷率能达到80.76%。  相似文献   
6.
以电镀镍和化学镀镍废液为镍源,通过镍活化和镀镍废液化学沉积镍工艺,在SiO2、硅藻土上制备了负载型镍-磷合金微粒.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镀层表面形貌、成分、晶体结构;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热分析法对样品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镍活化可以在基体表面形成催化活性中心;两种镀镍废液经混合并添...  相似文献   
7.
曾海霞  赵煜松 《河北化工》2011,34(12):30-31,34
乙酰丙酮酸乙酯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主要通过克莱森缩合反应来制备。由草酸二乙酯、丙酮、乙醇、金属钠合成乙酰丙酮酸乙酯。研究了其主要副反应,分析了影响产率的因素。结果表明,该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曾海霞  杨佳 《机械工程师》2013,(11):172-173
轴承钢球化退火工序是制约轴承钢生产的主要瓶颈,为了提高轴承钢退火效率,进行了缩短退火时间的试验,探索在保证碳化物网状、带状、球化组织及硬度等要求的情况下,提高退火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化学镀镍层无铬钝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钠和硅酸钠单独或协同作用对化学镀镍层钝化的影响,并以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上述四种组成的最佳浓度。为增强钝化效果,研究了高锰酸钾质量浓度、钝化温度和时间对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钝化液的最佳组成为10g/L氢氧化钠,15g/L碳酸钠,50 g/L磷酸钠,5 g/L硅酸钠,1 g/L高锰酸钾,θ为80℃,t为20 min。化学镀镍层经无铬钝化液处理后,镀层抗腐蚀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材料力学和弹塑性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工业生产中不同钢种、状态和试验条件下的弯曲载荷-位移曲线。结果得出,在钢的矫直变形范围内,弯曲载荷-位移曲线中第二阶段可简化为线性关系,钢的矫直定理为fr=K·(f-fm),推导出的矫直定理在特钢工业实际应用中,准确地表达了钢弯曲后产生的残余弯曲挠度与总弯曲挠度之间的关系,使得矫直操作变得简单、直观、可控,提高了矫直质量和效率,尤其使压力矫直的效率提高30~80倍。该矫直定理填补了在矫直领域中之前没有直接计算弯曲后残余弯曲变形量公式的空白,丰富了现有矫直理论,对推动矫直技术的发展、矫直设备的设计与机械制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