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9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1.
唐三彩是我国陶瓷史上绚丽多彩的瑰宝,对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它内容的丰富是唐代任何一个工艺美术门类所不可比拟的,造型的多样为社会提供了新颖别致的用具和生活模型、人物、动物、禽鸟形象,再现了大唐盛世复杂的社会情景。它是研究历史不可缺少的资料,也是研究陶瓷工艺极其珍贵的资料。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涉及面很广,张福康同志和我曾在《论唐三彩的制作工艺》的论文中,从显微结构到外观形象作过探讨。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唐三彩的研究,本文拟在它的雕塑艺术方面试作一个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内丘邢窑的重大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丘瓷窑的发现为邢窑研究打开新局面邢窑在我国封建社会陶瓷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但开始生产的时间早,而且以其精湛的技艺推动着整个北方瓷器工艺的发展。在唐代有所谓“南青北白”的局面。这是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和以邢窑为代表的北方白瓷并驾齐驱。越窑在解放前就发现窑址,许多问题讨论相当深入,而邢窑由于窑址没有发现,研究工作遇到许多困难,不能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邢窑瓷器的研究仿制,总结出以下几个经验:考古是仿古的前提,造型装饰研究是仿古的保证,工艺技术是仿古的手段,地质勘查是基础,仿制是措施,仿古创新是方向。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陶瓷史的研究中,西夏陶瓷的情况一向鲜为人知。西夏政权统治着中国西北广大地区时间长达近二个世纪,如果加上建立国家政权以前的时间,历史就更加悠久。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人们通常把它称为“神秘王国”。在西夏王国统治的时间和范围里究竟生产不生产陶瓷?如果生产陶瓷,其工艺特点和艺术风格又表现在哪些方面?陶瓷手工业发达的中原、关中和南方地区的陶瓷是否进入到西夏统治地区?汉人陶瓷工艺对它们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我们经常考虑的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是陶瓷研究的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数千年来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瓷器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朵鲜花,最能代表我们民族艺术的本质和特点,技艺精湛,雅俗共赏,各个时代的精品留传在世的很多。各国学者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研究最重视的莫过于瓷器了。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学者运用现代考古学的方法,对各地瓷窑遗址进行调查、发掘,得到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此文对中国陶瓷史作了十分精辟的简述,同时对世界语版本的《中国陶瓷史话》作了评介和推荐《中国陶瓷史话》是一本通俗性科普著作,具有很好的科学价值。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陶器的文明古国之一,是发明瓷器的国家。中国陶瓷在文化  相似文献   
7.
隆化窑陶瓷在过去一些著作中提到过,但内容都不详细。我在1982年6月23日在承德工作期间,与国家文物局在承德举办的文物博物馆培训班的同志们一起,对隆化窑进行了调查,采集了一些研究标本。在承德博物馆,隆化县文化馆看到收藏的隆化窑的作品,《河北陶瓷》编辑部的同志希望将调查公布出来,供研究者参考,现在就将调查所得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地理位置和窑址情况隆化在河北省北部,承德以北滦河流域的东边,伊逊河和伊玛图河交汇之所在。窑址在隆化县城的东北方向的一公里的地方,地势起伏,但窑场地区地势比较平坦。北边与内蒙自治区、辽宁、吉林,南边与承德、唐山、北京相通,交通方便。隆化出瓷土,  相似文献   
8.
1983年5月上旬,在河北省曲阳县召开了仿定窑白瓷的鉴定会。会上展出了二十五种产品,听取了研制工作总结报告、《定窑工艺技术的研究与仿制》、《定窑的装饰技法及其造型艺术》的学术报告,参观了瓷厂的生产过程和古窑址。现在不少瓷厂和科研部门对优秀的古瓷品种进行复制和恢复生产,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定瓷的研制开展得比较好,成绩突出;我想通过这次鉴定会的体会对古瓷的复制工作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科学研究是仿制古瓷的基础定瓷研制组提供大家鉴定的仿古产品有二十五种之多,如萱草纹盘、石榴纹碗、梅瓶、五足香薰、龙纹盘、龙首净瓶、云龙纹大碗、孩儿枕等,有圆器也有琢器。在器物  相似文献   
9.
论民窑瓷器发展的规律和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知宴 《陶瓷学报》2000,21(4):214-220
自从瓷器发明以后,民窑瓷器便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千百年来在陶瓷发展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民窑瓷器发展规律性的特点、艺术品位、在促进民族工艺融合和中外经济工艺交往中的作用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