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88篇
金属工艺   3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20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3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收雷达波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何益艳  杜仕国 《包装工程》2002,23(3):92-93,98
论述了吸收雷达波包装材料的基本组成及其选择原则,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及影响吸波性能的因素,并指出了吸波包装材料的开发现状和应用进展及其发展万向。  相似文献   
2.
导电相和固化剂对铜系导电涂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R、SEM等手段,较详细地研究了铜粉–环氧树脂体系中固化剂与铜粉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铜粉用量、形状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化剂(最佳用量为20%左右)可以通过形成配合物的反应,有效除去铜粉表面的氧化物,极大改善涂料导电性,使填充75%铜粉的体系具有约0.2×104Ω·m的体积电阻率。应用渗流模型和导电通道理论分析铜粉的用量、形状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电磁屏蔽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电磁屏蔽材料是现代电子工业不可缺少的一种功能性高分子新型材料。本文就电磁屏蔽材料的种类、特性、应用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为我国电磁屏蔽材料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复合型导电塑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复合型导电塑料的种类。特性与应用,讨论了它们的导电机理及影响导电性的因素。着重全叙述了国内外对添加抗静电剂、导电填料以及共混复合型导电塑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氧化剂硝酸羟胺的热稳定性,使用标准液体铝皿于3K/min、4K/min、5K/min加热速率下进行热分析。借助非等温DSC曲线的参数值,应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求得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根据Zhang-Hu-Xie-Li公式、Hu-Yang-Liang-Xie公式、Hu-Zhao-Gao公式以及Zhao-Hu-Gao公式,计算硝酸羟胺的自加速分解温度和热爆炸临界温度,并对热分解机理函数进行了研究。设计了7条热分解反应路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d,p)方法对硝酸羟胺的热分解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硝酸羟胺热分解的自加速分解温度TSADT=370.05K,热爆炸临界温度Tbe0=388.68K,Tbp0=397.54K,热分解最可几机理函数的微分形式为f(α)=17×(1-α)18/17。硝酸羟胺热分解各路径中,动力学优先支持路径Path 6、Path 5、Path 4和Path 1生成NO和NO_2,其次是Path 2、Path 7和Path 3生成N2和N_2O。温度在373K以下时,Path 1′反应无法自发进行,硝酸羟胺无法进行自发的热分解。从热力学的角度来看,硝酸羟胺在370.05K以下储存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微胶囊红磷大多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工艺较为复杂,且囊壳原料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可降解材料乙基纤维素(EC)为囊壳,采用相分离法在常温、中性条件下制备微胶囊红磷(MRP);为进一步增强MRP使用性能,添加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改性材料,在碱性条件下制备SiO_2凝胶/EC复合囊壳微胶囊红磷(SiMRP).对所得样品进行FTIR、形态及XPS分析,观察样品形态并计算包覆率;对样品进行热稳定性分析、吸湿率测定及安定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相分离法可对红磷实现有效包覆,囊壳包覆率为88.2%;EC囊壳提高了红磷的热稳定性,着火点温度较RP提升50℃; MRP 10日后吸湿率降至6.8%,摩擦感度降至34%;添加1 mL TEOS改性后的SiMPR样品包覆率达94.1%,热稳定性较MRP进一步增强,着火点温度较MRP提升90℃;SiMRP 10日后吸湿率降至4.5%,摩擦感度降至20%.  相似文献   
8.
硅烷偶联剂的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硅烷偶联剂是一种能够增强无机填料与树脂之间界面结合力的化学物质,在塑料的填充改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硅烷偶联剂的品种、结构和性能及新型硅烷偶联剂的开发情况。论述了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方法,并对其在填充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利用导电云母粉与醇酸树脂复合制备了一种浅色复合导电涂料,讨论了导电填料含量、偶联剂种类及含量、固化工艺以及涂层厚度等工艺参数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60%~65%导电云母粉,钛酸酯偶联剂NTG401用量为5%,涂层在50℃条件下烘烤2d,涂层厚度在120μm左右,涂料的导电性能较好,表面电阻率达到103Ω·cm-2.  相似文献   
10.
抗静电塑料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仕国 《化工时刊》1995,(2):23-25,6
一、前言 塑料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良好的电绝缘性,通常作为绝缘材料而广泛应用。但是塑料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也容易产生静电、造成吸尘、电击甚至导致爆炸等恶性事故,因此,塑料的防静电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外从60年代开始研制抗静电塑料,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度。国内起步虽晚,但对塑料抗静电技术的研究已成为我国科研与生产部门的重要课题,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